“變化如循環”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變化如循環”全詩
誰知腹中物,變化如循環。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雜詩絕句十七首》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雜詩絕句十七首》
朝代:宋代
作者:梅堯臣
青蠅何處來,
聚集滿盤間。
誰知腹中物,
變化如循環。
【中文譯文】
藍色的蒼蠅從何處來,
聚集在滿滿的盤子間。
誰知道它們體內的東西,
變化就像一個循環。
【詩意與賞析】
這首詩詞《雜詩絕句十七首》是梅堯臣的作品之一。它以簡潔而生動的語言描繪了一幅關于蒼蠅的畫面,同時蘊含了深刻的哲理。
詩中的蒼蠅象征著世間萬物的無常和變化。作者用“青蠅”來形容它們,暗示它們的繁多和瑣碎。蒼蠅聚集在滿盤的食物之間,呈現出一種混亂和無序的景象,給人以不舒適的感覺。
然而,詩中的作者卻在思考蒼蠅體內的東西。他說:“誰知腹中物,變化如循環。”這句話表達了作者對生命和世界變化的思考。蒼蠅的腹中物指的是它們的食物,而這食物的變化就如同一個循環,不斷重復,永恒不變。
這種變化的循環不僅僅適用于蒼蠅的生活,也適用于萬物。它揭示了宇宙中無盡的變化和循環,無論是生命的起伏、事物的興衰,還是自然界的變遷,都在這個循環中不斷發生。
通過描繪蒼蠅和思考其內在的變化,這首詩詞引發了人們對生命、時間和宇宙的深思。它告訴我們,世界萬物都在不斷變化,循環往復的過程中,我們應該以一種超脫的姿態面對生活,理解并接受這種變化,從而更好地認識和珍惜我們所處的世界。
總的來說,梅堯臣的《雜詩絕句十七首》中的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和深刻的哲理,通過描繪蒼蠅和思考其變化的循環,啟發著人們對生命和宇宙的思考,引發了對無常和變化的深刻感悟。
“變化如循環”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á shī jué jù shí qī shǒu
雜詩絕句十七首
qīng yíng hé chǔ lái, jù jí mǎn pán jiān.
青蠅何處來,聚集滿盤間。
shéi zhī fù zhōng wù, biàn huà rú xún huán.
誰知腹中物,變化如循環。
“變化如循環”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五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