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暮亦同棲”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薄暮亦同棲”全詩
巢成同養子,薄暮亦同棲。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雜詩絕句十七首》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雜詩絕句十七首》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組詩詞。以下是對這組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燕立茅屋脊,
燕銜芹岸泥。
巢成同養子,
薄暮亦同棲。
中文譯文:
燕鳥獨立在茅屋的屋脊上,
燕鳥嘴銜著芹菜泥飛過芹菜岸。
巢穴建成后一同養育子女,
黃昏時分也一同棲息。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燕鳥為主題,描繪了它們在茅屋上筑巢、銜泥建巢的情景。燕鳥是一種常見的候鳥,它們善于筑巢,并且通常會選擇高處的茅屋屋脊作為巢穴。詩中的燕鳥在茅屋脊上獨立站立,展現了它們自信而獨立的形象。
詩句中的“燕銜芹岸泥”形象地描述了燕鳥銜著泥土從芹菜岸上飛過來建巢。這表達了燕鳥為了家庭的安定和繁衍而不懈努力的精神。
接著,詩人提到巢穴建成后,燕鳥一同養育子女。這揭示了燕鳥的家庭觀念和責任感,它們在巢穴中共同照顧和培養子女,體現了家庭的溫暖和團結。
最后一句“薄暮亦同棲”表明即使是黃昏時分,燕鳥仍然會歸巢棲息。這表達了燕鳥對家的歸屬感和渴望,無論何時都能找到安身之所。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燕鳥的生活狀態和家庭觀念,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界中小生命的贊美和對家庭和團結的思考。通過燕鳥的形象,詩人表達了對積極向上、團結互助的家庭價值觀的謳歌,也啟示人們要珍視家庭和親情的重要性。
“薄暮亦同棲”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á shī jué jù shí qī shǒu
雜詩絕句十七首
yàn lì máo wū jǐ, yàn xián qín àn ní.
燕立茅屋脊,燕銜芹岸泥。
cháo chéng tóng yǎng zǐ, bó mù yì tóng qī.
巢成同養子,薄暮亦同棲。
“薄暮亦同棲”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八齊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