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脅繅車響”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危脅繅車響”全詩
露腹不曾肥,殺之嗟已往。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雜詩絕句十七首》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雜詩絕句十七首》是宋代梅堯臣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鵲銜高樹蟬,
危脅繅車響。
露腹不曾肥,
殺之嗟已往。
中文譯文:
喜鵲口中銜著高樹上的蟬,
危險地威脅著正在織線的車聲響。
露水滴在鳥腹上,它并未曾肥胖,
殺它,唉,過去的遺憾已經發生。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生動的自然景象,融合了一種深刻的哲理。詩人通過形象的描繪,傳達了一種對生命脆弱性和無常性的思考。
首句以喜鵲銜蟬為題材,喜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吉祥鳥,而蟬則是夏季的代表,在高樹上鵲銜蟬的形象生動而美麗。這一景象暗示了飛禽走獸間的生死互動,以及自然世界的循環和變遷。
第二句將注意力轉向人類的活動,描述了一個織布車上的聲音。車聲響起時,它像是一種威脅,如同鵲銜蟬的景象一樣,暗示了人類活動對自然的沖擊和干擾。
接下來的兩句以露水滴在鳥腹上為描寫對象,表達了一種無奈和遺憾。鳥腹未曾肥胖,意味著它未能享受到足夠的食物和生活的滋養。而"殺之嗟已往"一句,表達了對過去的遺憾和無法挽回的失去的悲傷。
整首詩通過自然景象的描繪,傳達了生命的脆弱和無常,以及人與自然之間的相互影響。它提醒人們珍惜當下,關注自然,以及對生命的思考和反思。
“危脅繅車響”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á shī jué jù shí qī shǒu
雜詩絕句十七首
què xián gāo shù chán, wēi xié sāo chē xiǎng.
鵲銜高樹蟬,危脅繅車響。
lù fù bù céng féi, shā zhī jiē yǐ wǎng.
露腹不曾肥,殺之嗟已往。
“危脅繅車響”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二養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