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挈兒童樹下吟”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攜挈兒童樹下吟”全詩
更約天邊鳳皇侶,閱書觀畫味尤深。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依韻和公儀龍圖招諸公觀舞及畫三首》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依韻和公儀龍圖招諸公觀舞及畫三首》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陰森園圃墻東地,
攜挈兒童樹下吟。
更約天邊鳳皇侶,
閱書觀畫味尤深。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一個庭院的景象,詩人在庭院的東墻下攜挈孩童吟誦。他更進一步邀請鳳皇侶(指文人墨客)共同欣賞書畫,深深體味其中的意境。
賞析:
該詩詞以簡潔的筆觸勾勒出了一個幽靜的庭院景象。陰森的園圃、樹下的吟誦,給人一種寧靜、凝重的感覺。詩人通過攜挈兒童,表達了他對文學藝術的熱愛,并邀請鳳皇侶一同觀賞書畫,展示了他對文人雅士的向往和追求。
詩中的鳳皇侶一詞,象征著文學藝術的精英群體,代表著高雅文化的追求。詩人邀請鳳皇侶共同閱讀書籍、觀賞畫作,表達了他對文學和藝術的熱愛,并且認為其中的樂趣和意義是深遠而寶貴的。
整首詩詞簡短明了,通過對庭院景象的描繪和對鳳皇侶的邀請,展示了詩人對文學和藝術的熱愛與追求。詩人將孩童、書籍、畫作等元素融入其中,使詩詞更具生動感和情感共鳴。整體上,這首詩詞向讀者傳遞出一種追求高雅藝術、尋求心靈滿足的情感,體現了宋代文人的文化追求和審美趣味。
“攜挈兒童樹下吟”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ī yùn hé gōng yí lóng tú zhāo zhū gōng guān wǔ jí huà sān shǒu
依韻和公儀龍圖招諸公觀舞及畫三首
yīn sēn yuán pǔ qiáng dōng dì, xié qiè ér tóng shù xià yín.
陰森園圃墻東地,攜挈兒童樹下吟。
gèng yuē tiān biān fèng huáng lǚ, yuè shū guān huà wèi yóu shēn.
更約天邊鳳皇侶,閱書觀畫味尤深。
“攜挈兒童樹下吟”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