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期信可傳”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猶期信可傳”全詩
當職言無隱,他時事好還。
何嘗聞堠火,唯是對煙煙。
漸到盆城否,猶期信可傳。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寄王江州》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寄王江州》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寄王江州
休嗟謫官去,山根勝窮邊。
Though I'm exiled from my official post, the mountain's root surpasses a desolate borderland.
當職言無隱,他時事好還。
During my duty, I spoke without concealment, hoping for better times to come.
何嘗聞堠火,唯是對煙煙。
Never have I heard the sound of the city's fire, only the misty haze before my eyes.
漸到盆城否,猶期信可傳。
Gradually, I arrive at this basin city, wondering if my letters will be received.
詩意:
《寄王江州》是一首寫給王江州的寄托之作。詩人表達了在被貶謫之際,他對王江州的思念之情以及對自身遭遇的無奈和期望的心境。詩中運用了山和邊境的形象,來對比自己與王江州的境遇。山根象征著詩人自身的深厚根基,而窮邊則象征著被貶謫的困境。詩人表示自己雖然被貶謫,但仍然堅定地堅守自己的原則和言論,期待著時機的改變和王江州的回信。詩中表達了詩人對友誼和希望的珍視,以及他對未來的期待。
賞析:
《寄王江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詩人內心的情感和處境。通過山和邊境的象征,詩人表達了自己與王江州的情感紐帶,并通過對自身的反思展示了自己的堅定和執著。詩人對自己的言論坦率無隱,表達了對友誼的真摯和對美好未來的期許。
詩中的"堠火"和"煙煙",以及"漸到盆城否"等詞句,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意境的營造,使詩意更加深遠。詩人通過描述自己所見所感,展示了內心的孤獨和無奈,同時也表達了對友誼和期望的執念。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獨特,給人以深深的思索和共鳴。
總之,《寄王江州》表達了詩人在貶謫之時對友誼和希望的珍視,以及他對未來的期待和執著。詩中的意象和語言簡練明快,展示了詩人的才情和深情。這首詩詞充滿了對人情世故的感慨和對美好未來的向往,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猶期信可傳”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wáng jiāng zhōu
寄王江州
xiū jiē zhé guān qù, shān gēn shèng qióng biān.
休嗟謫官去,山根勝窮邊。
dāng zhí yán wú yǐn, tā shí shì hǎo huán.
當職言無隱,他時事好還。
hé cháng wén hòu huǒ, wéi shì duì yān yān.
何嘗聞堠火,唯是對煙煙。
jiàn dào pén chéng fǒu, yóu qī xìn kě chuán.
漸到盆城否,猶期信可傳。
“猶期信可傳”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仄韻) 去聲十七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