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加賜謚無”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恩加賜謚無”全詩
再調金鉉鼎,屢剖玉麟符。
已嘆鸞同穴,還嗟鳳欠雛。
擁途看鹵部,誰為畢三虞。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司徒陳公挽詞二首》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司徒陳公挽詞二首》
朝代:宋代
作者:梅堯臣
詩詞原文:
位至三公有,
恩加賜謚無。
再調金鉉鼎,
屢剖玉麟符。
已嘆鸞同穴,
還嗟鳳欠雛。
擁途看鹵部,
誰為畢三虞。
詩詞中文譯文:
在官職上達到三公之位,
受到恩寵,卻沒有封賜謚號。
再次調度金鉉鼎,
屢次剖開玉麟符。
已經嘆息鳳凰和鸞鳥同在一個巢穴,
又為鳳凰欠缺雛鳥而感嘆。
擁擠著前路,眼看著鹵部的人們,
誰將成為畢命三虞的終結者。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梅堯臣為了表達對司徒陳公的悼念而寫的挽詞。司徒陳公指的是宋代官員陳守度,他曾經擔任過三公之位,即太師、太傅、太保,這是宋代官員的最高職位。詩中描述了陳守度的功績和榮耀,但也表達了他被遺忘和缺少封賜謚號的遺憾。
詩中提到的金鉉鼎和玉麟符是古代官員的標志物,金鉉鼎象征著官位的高升和權力的調度,玉麟符則是授予官員的徽章。作者用這些象征物來強調陳守度的顯赫地位和才能。
在詩的后半部分,作者以鳳凰和鸞鳥作為隱喻,表達了對陳守度早逝的惋惜之情。鳳凰和鸞鳥都是神話中的神鳥,被視為吉祥和象征權威的象征物。詩中的鳳凰和鸞鳥同穴,表示陳守度早逝,沒有留下合適的繼承者。
最后兩句表達了對陳守度的思念和對他權力下屬的擔憂。擁擠的前路和鹵部的人們指的是追隨陳守度的官員,他們面臨著權力的變動和未知的前途,不知道誰將會成為陳守度權力的繼承者。
整首詩通過對陳守度的功績、榮耀、遺憾和留下的空缺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逝去的陳守度的悼念和對未來的擔憂。同時,詩中運用了豐富的象征手法和隱喻,增加了詩詞的藝術性和深度。
“恩加賜謚無”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ī tú chén gōng wǎn cí èr shǒu
司徒陳公挽詞二首
wèi zhì sān gōng yǒu, ēn jiā cì shì wú.
位至三公有,恩加賜謚無。
zài diào jīn xuàn dǐng, lǚ pōu yù lín fú.
再調金鉉鼎,屢剖玉麟符。
yǐ tàn luán tóng xué, hái jiē fèng qiàn chú.
已嘆鸞同穴,還嗟鳳欠雛。
yōng tú kàn lǔ bù, shuí wèi bì sān yú.
擁途看鹵部,誰為畢三虞。
“恩加賜謚無”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七虞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