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變江南一夜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斗變江南一夜秋”全詩
請公靜聽蕭蕭葉,斗變江南一夜秋。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和公儀龍圖新居栽竹二首》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和公儀龍圖新居栽竹二首》
朝代:宋代
作者:梅堯臣
內容:八月竹根移要雨,逢陰便向阮家求。請公靜聽蕭蕭葉,斗變江南一夜秋。
中文譯文:
《和公儀龍圖新居栽竹二首》
八月時節,竹根需水,每逢陰雨,便向阮家借取。請您靜聽竹葉沙沙作響,秋天如斗的變幻降臨江南。
詩意:
這首詩是梅堯臣寫給公儀龍圖新居栽竹的兩首詩。詩人描述了在八月時節,移植竹根需要雨水的情景。每當遇到陰雨天氣,詩人便向阮家借取雨水來滋養竹根。他請公儀靜聽竹葉的蕭蕭聲音,象征秋天的降臨,帶來了江南一夜之間的巨變。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竹根移植和借取雨水的情景,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界的敬畏之情。詩中的竹根象征著生命的根基,需要水源來滋養生長。詩人以竹根為媒介,借用阮家的雨水,展現了人與自然的關聯和依賴。他請公儀靜聽竹葉的聲音,將秋天的到來與竹葉的沙沙聲聯系在一起,形象地描繪了秋天的變幻和江南地區秋天的特色。
整首詩以簡潔、樸實的語言描繪了自然景物,使讀者能夠感受到詩人對秋天的深切感受以及對自然生態的關注。同時,通過揭示人與自然之間的相互關系,詩人也呼吁人們要珍惜自然資源,與自然和諧相處。這首詩既展現了自然的美麗,又蘊含了深刻的人文思考,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和思想內涵。
“斗變江南一夜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gōng yí lóng tú xīn jū zāi zhú èr shǒu
和公儀龍圖新居栽竹二首
bā yuè zhú gēn yí yào yǔ, féng yīn biàn xiàng ruǎn jiā qiú.
八月竹根移要雨,逢陰便向阮家求。
qǐng gōng jìng tīng xiāo xiāo yè, dòu biàn jiāng nán yī yè qiū.
請公靜聽蕭蕭葉,斗變江南一夜秋。
“斗變江南一夜秋”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