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比原上萊”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莫比原上萊”全詩
念昔辭家時,豈為單于來。
適遐固亦命,配丑非由媒。
始欲并日月,今嗟隨風埃。
仆侍共慘戚,山川空徘徊。
鴻鴈為之悲,肝腸為之摧。
寧聞琵琶樂,但聞琵琶哀。
休言羊酪甘,誰喜氊廬開。
故國萬余里,此生那得回。
乃知女子薄,莫比原上萊。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再依韻》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再依韻》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梅堯臣。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一嫁異域去,不復臨鏡臺。
念昔辭家時,豈為單于來。
適遐固亦命,配丑非由媒。
始欲并日月,今嗟隨風埃。
仆侍共慘戚,山川空徘徊。
鴻雁為之悲,肝腸為之摧。
寧聞琵琶樂,但聞琵琶哀。
休言羊酪甘,誰喜氊廬開。
故國萬余里,此生那得回。
乃知女子薄,莫比原上萊。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梅堯臣在異國他鄉的思鄉之情。詩中,作者嫁到了異域,不再面對鏡臺,回憶起離家的時候,并不是為了迎接單于(古代匈奴的首領)而離開。盡管在異國他鄉生活固然有命運的安排,婚配不一定是出于媒妁之言,但最初的愿望是希望與丈夫共享日月光輝,然而現在只能感嘆隨風而逝的塵埃。作者與仆人一同感受著深深的悲哀,無法平靜地徘徊于這片山川之間。鴻雁為他們的離別而悲鳴,肝腸為此而痛苦。作者寧愿聽到悲傷的琵琶聲,也不愿聽到歡快的琵琶樂。他告誡不要再提羊酪的甜美,也沒有人會喜歡開著氊布帷幕的簡陋住所。他認識到,故國離此萬余里,這一生怎么能回去呢?這使他更加深刻地體會到女子的命運薄弱,無法與原籍的萊州相比。
賞析:
《再依韻》通過表達作者在異國他鄉的思鄉之情,展現了他對故國的眷戀和對舊時光的懷念。詩中的意象和感情交織,通過對琵琶聲、羊酪和氊布廬的對比,突出了作者此刻的境遇和情感。詩人以自己的親身經歷,表達了女子在異國的辛酸和無奈,以及對故鄉的深深思念之情。整首詩以悲愁的口吻寫出了作者內心的苦悶和無奈,表達了對家園的思念和對命運的無奈抱怨。這首詩詞在宋代的文學作品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展示了當時女子在婚姻和命運中的無奈和苦衷,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
“莫比原上萊”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ài yī yùn
再依韻
yī jià yì yù qù, bù fù lín jìng tái.
一嫁異域去,不復臨鏡臺。
niàn xī cí jiā shí, qǐ wèi chán yú lái.
念昔辭家時,豈為單于來。
shì xiá gù yì mìng, pèi chǒu fēi yóu méi.
適遐固亦命,配丑非由媒。
shǐ yù bìng rì yuè, jīn jiē suí fēng āi.
始欲并日月,今嗟隨風埃。
pū shì gòng cǎn qī, shān chuān kōng pái huái.
仆侍共慘戚,山川空徘徊。
hóng yàn wèi zhī bēi, gān cháng wèi zhī cuī.
鴻鴈為之悲,肝腸為之摧。
níng wén pí pá lè, dàn wén pí pá āi.
寧聞琵琶樂,但聞琵琶哀。
xiū yán yáng lào gān, shuí xǐ zhān lú kāi.
休言羊酪甘,誰喜氊廬開。
gù guó wàn yú lǐ, cǐ shēng nà de huí.
故國萬余里,此生那得回。
nǎi zhī nǚ zǐ báo, mò bǐ yuán shàng lái.
乃知女子薄,莫比原上萊。
“莫比原上萊”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