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事盡磨刮”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塵事盡磨刮”全詩
況此氣澄明,幽襟亦軒豁。
竟日坐衡茅,同心異胡越。
吾道今不孤,長吟為君發。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劉十秀才見過尋以為寄次韻和酬》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劉十秀才見過尋以為寄次韻和酬》
放言破崖岸,塵事盡磨刮。
況此氣澄明,幽襟亦軒豁。
竟日坐衡茅,同心異胡越。
吾道今不孤,長吟為君發。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宋代梅堯臣所作,題目為《劉十秀才見過尋以為寄次韻和酬》。詩中描繪了作者與劉十秀才的交流和心境。
詩的前兩句寫道:“放言破崖岸,塵事盡磨刮。”這句話意味著作者敢于直言不諱,不拘泥于世俗的束縛,追求真實和自由。他擺脫了塵世的瑣事和磨難,表現出一種超脫世俗的心境。
接下來的兩句:“況此氣澄明,幽襟亦軒豁。”表達了作者內心的寧靜和清明。他的心境如同晴空明凈,內心深處充滿了寧靜和豁達,與外界的喧囂和浮躁形成鮮明的對比。
接著的兩句:“竟日坐衡茅,同心異胡越。”揭示了作者與劉十秀才的默契與共鳴。兩人坐在茅屋中整日暢談詩文,雖然背景和身份不同,但他們的心與心相通,彼此產生了一種奇妙的共鳴。
最后兩句:“吾道今不孤,長吟為君發。”表達了作者對自己的信心和堅持。他相信自己的道路不再孤獨,通過長時間的吟詠和創作,他將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傳遞給劉十秀才,與他共同追求文學的理想。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內心的豁達和追求真理的精神。作者通過與劉十秀才的交流,找到了志同道合的知己,增強了自己前行的勇氣和信心。這首詩詞展示了宋代文人的追求和境界,同時也傳遞了交流與合作的重要價值。
“塵事盡磨刮”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iú shí xiù cái jiàn guò xún yǐ wéi jì cì yùn hé chóu
劉十秀才見過尋以為寄次韻和酬
fàng yán pò yá àn, chén shì jǐn mó guā.
放言破崖岸,塵事盡磨刮。
kuàng cǐ qì chéng míng, yōu jīn yì xuān huō.
況此氣澄明,幽襟亦軒豁。
jìng rì zuò héng máo, tóng xīn yì hú yuè.
竟日坐衡茅,同心異胡越。
wú dào jīn bù gū, cháng yín wèi jūn fā.
吾道今不孤,長吟為君發。
“塵事盡磨刮”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八黠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