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堤上殘風雪”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堤上殘風雪”全詩
據鞍衰意盡,倚檻艷歌留。
海月開金監,河冰臥玉碗。
當年洛陽醉,偏憶董糟丘。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十三日雪後晚過天漢橋堤上行》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十三日雪後晚過天漢橋堤上行》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的中文譯文:
堤上殘風雪,
橋邊盛酒樓。
據鞍衰意盡,
倚檻艷歌留。
海月開金監,
河冰臥玉碗。
當年洛陽醉,
偏憶董糟丘。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在雪后的晚上,詩人經過天漢橋堤時的景象。堤上仍然殘留著微風和雪花,橋邊有一座熱鬧的酒樓。詩人停馬靠在橋欄上,思緒沉重,但仍然被艷麗的歌聲所吸引。海上的明月如同打開了金色的監獄,河水上的冰塊則像是躺在玉碗里。回憶起當年在洛陽酒醉的時刻,詩人特別懷念董糟丘。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觀的描繪,展現了詩人內心的情感和回憶。詩人以雪后的景象為背景,將自己的情感抒發出來。
首先,詩中的"堤上殘風雪"和"橋邊盛酒樓"展現了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觀的對比。殘留的微風和雪花給人一種寒冷的感覺,而熱鬧的酒樓則是對冷冽氣氛的對比,凸顯了人與自然的對立。
接著,詩人描述了自己的心情。"據鞍衰意盡"表明詩人心情沉重,可能是由于種種困境和挫折。然而,他仍然停下馬,倚在橋欄上,被艷麗的歌聲所吸引。這表明詩人有一種對美的追求和欣賞之心,即使在低落的時刻,也能從艷麗的事物中得到一些慰藉。
詩的后半部分,通過對海月和河冰的描繪,擴展了詩人的情感。海月被形容為開啟金色監獄,暗示著海上的明月給人一種自由和寬廣的感覺。而河冰躺在玉碗中,則給人一種純潔和寧靜的意象。這些景物的描繪,與詩人當年在洛陽醉酒的回憶相呼應,表達了對過去美好時光的懷念和思念之情。
整首詩詞通過對景物的描繪,展示了詩人內心的情感和回憶。通過對酒樓、歌聲、明月和冰塊等形象的運用,詩人表達了對美的追求和對過去時光的懷念。這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和生動的意象,將詩人的情感與景物相融合,給人以深刻的藝術享受。
“堤上殘風雪”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í sān rì xuě hòu wǎn guò tiān hàn qiáo dī shàng xíng
十三日雪後晚過天漢橋堤上行
dī shàng cán fēng xuě, qiáo biān shèng jiǔ lóu.
堤上殘風雪,橋邊盛酒樓。
jù ān shuāi yì jǐn, yǐ kǎn yàn gē liú.
據鞍衰意盡,倚檻艷歌留。
hǎi yuè kāi jīn jiān, hé bīng wò yù wǎn.
海月開金監,河冰臥玉碗。
dāng nián luò yáng zuì, piān yì dǒng zāo qiū.
當年洛陽醉,偏憶董糟丘。
“堤上殘風雪”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九屑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