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知隨分坼佳葩”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亦知隨分坼佳葩”全詩
無端大葉映蓮幕,卻笑菖蒲罕見花。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依韻和行之都官芭蕉詩》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依韻和行之都官芭蕉詩》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梅堯臣。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
看取有心常不展,
亦知隨分坼佳葩。
無端大葉映蓮幕,
卻笑菖蒲罕見花。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芭蕉為意象,表達了作者對自身處境的思考和感悟。
首先,詩中描述了芭蕉的特點。芭蕉常常有很多心思,但卻很少能夠得到展示,這表明作者對自身的努力和付出常常得不到應有的回報。芭蕉的花蕾也常常被不可控的因素破壞,這暗示了作者對自身成果的不穩定和易逝性。
其次,詩中提到芭蕉的葉子大大地映襯著蓮花幕,這充滿了一種無端的美感。這里可以理解為作者對自然美的感嘆,暗示了作者對于生活中偶然出現的美好事物的欣賞和贊嘆。
最后,詩中提到菖蒲罕見開花,這可以被理解為作者自身的稀有和獨特之處。菖蒲開花的罕見讓人們感到驚喜,這里作者用自嘲的口吻表達了自己的獨特與非凡。
整首詩通過對芭蕉的描繪,揭示了作者對自身處境的思考和對生活中美好的贊嘆。作者通過芭蕉這一形象,抒發了自己對于努力付出卻得不到回報的無奈,同時也展示了對于稀有與獨特的自我認同。該詩以簡潔的文字表達了作者內心的情感,給人以深思的啟示。
“亦知隨分坼佳葩”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ī yùn hé xíng zhī dōu guān bā jiāo shī
依韻和行之都官芭蕉詩
kàn qǔ yǒu xīn cháng bù zhǎn, yì zhī suí fēn chè jiā pā.
看取有心常不展,亦知隨分坼佳葩。
wú duān dà yè yìng lián mù, què xiào chāng pú hǎn jiàn huā.
無端大葉映蓮幕,卻笑菖蒲罕見花。
“亦知隨分坼佳葩”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六麻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