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有綠桂叢”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但有綠桂叢”全詩
幽芳尚未歇,飛鳥銜殘紅。
不見離騷人,憔悴吟秋風。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擬水西寺東峰亭九詠·臨軒桂》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擬水西寺東峰亭九詠·臨軒桂》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山楹無惡木,但有綠桂叢。
幽芳尚未歇,飛鳥銜殘紅。
不見離騷人,憔悴吟秋風。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水西寺東峰亭的景色,特別是臨軒桂,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感受和思考。詩人觀察到山楹上沒有惡劣的樹木,只有一叢綠色的桂樹。桂樹在幽靜的環境中依然散發著芳香,而飛鳥也銜著殘留的紅葉飛過。然而,詩人卻沒有看到那位離騷的人,只有一個憔悴的人在秋風中吟唱。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景物和情感的交融,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思考和感受。首先,詩人描述了山楹上沒有惡劣的樹木,而只有一叢綠色的桂樹。這種對景物的觀察可以理解為詩人對純潔和美好事物的追求。桂樹象征著高潔和堅韌,它在幽靜的環境中依然發出芳香,展現了不受外界環境干擾的內在品質。
接著,詩人描述了飛鳥銜著殘留的紅葉。這一景象可能表達了時間的流逝和物事的無常。紅葉衰敗、凋零,飛鳥銜著殘紅飛過,暗示著美好事物的短暫和流逝的不可挽回性。
最后,詩人表達了一種思念和遺憾之情。他說自己沒有看到那位離騷的人,只有一個憔悴的人在秋風中吟唱。這可能是詩人對離騷人的思念和對生活中某種理想狀態的追求。憔悴的人在秋風中吟唱,可能表達了詩人對人生經歷和境遇的反思,以及對離騷人的渴望。
總的來說,這首詩以自然景物為背景,通過對山楹、桂樹和飛鳥的描繪,抒發了詩人對純潔美好事物的追求,并表達了對離騷人的思念和對人生境遇的反思。這首詩詞展現了梅堯臣獨特的意境和情感,凝練而深遠。
“但有綠桂叢”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nǐ shuǐ xī sì dōng fēng tíng jiǔ yǒng lín xuān guì
擬水西寺東峰亭九詠·臨軒桂
shān yíng wú è mù, dàn yǒu lǜ guì cóng.
山楹無惡木,但有綠桂叢。
yōu fāng shàng wèi xiē, fēi niǎo xián cán hóng.
幽芳尚未歇,飛鳥銜殘紅。
bú jiàn lí sāo rén, qiáo cuì yín qiū fēng.
不見離騷人,憔悴吟秋風。
“但有綠桂叢”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