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哺人誰愛”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反哺人誰愛”全詩
猶不如水禽,雙棲向煙外。
煙外少分張,渚間多翳薈。
休同八九子,反哺人誰愛。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檣烏》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檣烏》是宋代梅堯臣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檣頭飛去烏,
夜夜啼聲碎。
猶不如水禽,
雙棲向煙外。
煙外少分張,
渚間多翳薈。
休同八九子,
反哺人誰愛。
詩意: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烏鴉在船桅頭飛翔并夜夜啼叫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內心的感慨和思考。作者覺得這些烏鴉不如水中的禽鳥,它們只能雙棲在煙外的地方,無法享受到水中禽鳥的自由和優美。詩人進一步指出,煙外的天空中飛翔的鳥類數量較少,而水面上的禽鳥卻繁多如薈,這也讓他感到惋惜。最后,作者抒發了對人們之間互相幫助的渴望,他認為不應像烏鴉那樣只關心自己的利益,而應該像鳥類照顧自己的子女一樣,互相支持和關愛。
賞析:
《檣烏》這首詩詞通過描寫烏鴉與水禽之間的對比,以及對人與人之間互助關系的思考,表達了詩人對社會現狀的思索和對人際關系的期望。
首先,詩人借助烏鴉和水禽的形象,通過對它們棲息和行動的描述,揭示了作者對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烏鴉作為一種常見的鳥類,本身并不具備水禽那種在水上自由翱翔的能力,只能停歇在船桅頭,無法享受到水禽的自由與優美。這種對比呈現了作者對自由和追求更美好生活的渴望,同時也暗示了作者對自身處境的不滿和無奈。
其次,詩人通過煙外少分張、渚間多翳薈的描寫,進一步反映了對社會現狀的思考和感慨。煙外少分張指的是天空中飛翔的鳥類數量較少,而渚間多翳薈則形容水中的禽鳥繁多如薈。這種對比使詩人感到惋惜,暗示了社會中資源分配的不公平和不合理,以及人們對于共同利益的忽視。這種思考也反映了作者對社會現狀的批判和對公平正義的渴望。
最后,詩人通過休同八九子、反哺人誰愛的呼吁,表達了對人際關系的思考和對互助精神的渴望。詩中的八九子指的是鳥類照顧自己的子女,意味著親情和關愛。詩人以此為對比,批判了人們之間互相利用和互不關心的現象,呼吁人們應該相互扶持、關愛他人,而不僅僅關注自己的私利。通過這種呼吁,詩人表達了對于人際關系的期望和對社會和諧的向往。
總體而言,詩詞《檣烏》通過對烏鴉與水禽的對比,以及對社會現狀和人際關系的思考,表達了詩人對自由、幸福生活的渴望,對社會不公和資源分配不平等的批判,以及對互助關愛的呼吁。這首詩詞在形象描繪和意境構建上具有鮮明的對比和批判性的表達,反映了詩人對社會現實的思索,同時也具有一定的人生哲理和價值觀的啟示。
“反哺人誰愛”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iáng wū
檣烏
qiáng tóu fēi qù wū, yè yè tí shēng suì.
檣頭飛去烏,夜夜啼聲碎。
yóu bù rú shuǐ qín, shuāng qī xiàng yān wài.
猶不如水禽,雙棲向煙外。
yān wài shǎo fēn zhāng, zhǔ jiān duō yì huì.
煙外少分張,渚間多翳薈。
xiū tóng bā jiǔ zǐ, fǎn bǔ rén shuí ài.
休同八九子,反哺人誰愛。
“反哺人誰愛”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一隊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