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岸猶殘壘”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斷岸猶殘壘”全詩
僵柳遠臨灣,新蒲初出水。
行行古臺近,兩兩驚禽起。
雞犬何處聞,人家深塢里。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同永叔子聰游嵩山賦十二題其一公路澗》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同永叔子聰游嵩山賦十二題其一公路澗》是梅堯臣的一首宋代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我來到袁公溪,
斷岸猶殘壘。
僵柳遠臨灣,
新蒲初出水。
行行古臺近,
兩兩驚禽起。
雞犬何處聞,
人家深塢里。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詩人游歷嵩山時的景色和心境。詩人來到袁公溪,看到溪岸已經斷裂,但殘留的岸壘仍然存在。遠處的柳樹像僵尸一樣倒伏在灣邊,初生的蒲草剛剛破土而出。詩人行走在古老的臺階附近,驚起了一對對的禽鳥。而在這個寧靜的環境中,雞犬的聲音卻無法聽到,只有人家深深地藏在塢里。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在嵩山游覽時的感受和思考。首先,詩人以袁公溪為起點,描寫了溪岸的斷裂和殘壘的景象,這些景象映襯出嵩山的歷史悠久和歲月的流轉。接著,詩人描述了遠處的柳樹倒伏和初生的蒲草,展示了大自然的生機和變化。詩人步行至古臺附近,驚起了一對對的禽鳥,這一景象增添了生動和活力。最后,詩人通過提及雞犬的聲音聽不到,強調了這個地方的寧靜和與塵世的隔絕。
整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勾勒出了嵩山景觀的幾個要點,同時表達了詩人在這個環境中的靜謐和思考。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寫,詩人傳達了對大自然壯麗和變化的贊美,并通過與塵世的隔絕,表達了對寧靜和內心凈化的向往。整體而言,這首詩詞展示了宋代文人對自然的熱愛和對內心境界的追求。
“斷岸猶殘壘”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óng yǒng shū zǐ cōng yóu sōng shān fù shí èr tí qí yī gōng lù jiàn
同永叔子聰游嵩山賦十二題其一公路澗
wǒ lái yuán gōng xī, duàn àn yóu cán lěi.
我來袁公溪,斷岸猶殘壘。
jiāng liǔ yuǎn lín wān, xīn pú chū chū shuǐ.
僵柳遠臨灣,新蒲初出水。
xíng xíng gǔ tái jìn, liǎng liǎng jīng qín qǐ.
行行古臺近,兩兩驚禽起。
jī quǎn hé chǔ wén, rén jiā shēn wù lǐ.
雞犬何處聞,人家深塢里。
“斷岸猶殘壘”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四紙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