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思海樹繁”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遙思海樹繁”全詩
韓復未疏予,分珍曾不一。
莆陽荔子乾,皺殼紅釘密。
存甘尚可嘉,本味固已失。
遙思海樹繁,帶露摘初日。
安得穆王駿,能置萬里疾。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和答韓奉禮餉荔枝》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答韓奉禮餉荔枝》是宋代梅堯臣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韓盛人所希,四海饋名物。
韓復未疏予,分珍曾不一。
莆陽荔子乾,皺殼紅釘密。
存甘尚可嘉,本味固已失。
遙思海樹繁,帶露摘初日。
安得穆王駿,能置萬里疾。
詩意:
這首詩詞是梅堯臣回答韓奉禮關于荔枝的問題而作。詩中描述了韓盛人向他希望得到各地名物的情景。梅堯臣回答說,他并沒有將這些珍品分給韓奉禮,因為每一樣都有不同的特點。他提到了莆陽的干荔子,形容其皺殼上紅釘緊密,雖然保存了甘甜的味道,但原本的風味已經失去。他遙想著海邊樹木繁茂的景象,帶著露水采摘的初日。他希望能夠擁有一匹快馬,能夠馳騁萬里。
賞析:
這首詩詞以對話的形式展現了梅堯臣對韓奉禮的回答。通過描繪荔枝的特點和自然景色,詩人表達了對物質財富的淡泊態度和對自然美的向往。詩中的荔枝象征著物質享受,而詩人則提出了對內心世界和自然之美的追求。他希望能夠擁有一匹快馬,象征著追求自由和遠大理想的渴望。整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詩人的情感和思考,給人以啟迪和思考的空間。
“遙思海樹繁”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dá hán fèng lǐ xiǎng lì zhī
和答韓奉禮餉荔枝
hán shèng rén suǒ xī, sì hǎi kuì míng wù.
韓盛人所希,四海饋名物。
hán fù wèi shū yǔ, fēn zhēn céng bù yī.
韓復未疏予,分珍曾不一。
pú yáng lì zi gān, zhòu ké hóng dīng mì.
莆陽荔子乾,皺殼紅釘密。
cún gān shàng kě jiā, běn wèi gù yǐ shī.
存甘尚可嘉,本味固已失。
yáo sī hǎi shù fán, dài lù zhāi chū rì.
遙思海樹繁,帶露摘初日。
ān dé mù wáng jùn, néng zhì wàn lǐ jí.
安得穆王駿,能置萬里疾。
“遙思海樹繁”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三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