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勁拔緣何不自持”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勁拔緣何不自持”全詩
松身柏葉能相似,勁拔緣何不自持。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和刁太博新墅十題其九綿檜》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刁太博新墅十題其九綿檜》是宋代梅堯臣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翠色凌寒豈易衰,
柔條堪結更葳蕤。
松身柏葉能相似,
勁拔緣何不自持。
詩意:
這首詩詞以描繪綿檜(一種柏樹)為主題,表達了綿檜在嚴寒環境中依然保持翠綠的生命力和堅韌的品質。詩人通過對綿檜的形象描繪,抒發了自己對堅強、自持的向往和贊美之情。
賞析:
這首詩詞以綿檜為象征,通過對綿檜的特點描繪,表達了詩人對堅韌不拔、自持不倦的品質的贊美。詩中的“翠色凌寒豈易衰”一句,形象地描繪了綿檜在嚴寒的環境中依然保持著翠綠的色彩,表達了綿檜的生命力和頑強的品質。接著,“柔條堪結更葳蕤”一句,描繪了綿檜柔軟的枝條能夠結出茂密的葉子,展示了其生長的繁茂和生機盎然。詩中的“松身柏葉能相似,勁拔緣何不自持”一句,通過將綿檜與松樹和柏樹進行對比,表達了詩人對綿檜堅強的品質的贊美,呼喚人們應該像綿檜一樣堅持自己的信念和追求。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對綿檜的描繪,表達了對堅韌、自持的向往和贊美之情,同時也寄托了詩人對人們應該堅持自己信念的期望。
“勁拔緣何不自持”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diāo tài bó xīn shù shí tí qí jiǔ mián guì
和刁太博新墅十題其九綿檜
cuì sè líng hán qǐ yì shuāi, róu tiáo kān jié gèng wēi ruí.
翠色凌寒豈易衰,柔條堪結更葳蕤。
sōng shēn bǎi yè néng xiāng sì, jìng bá yuán hé bù zì chí.
松身柏葉能相似,勁拔緣何不自持。
“勁拔緣何不自持”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