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從幾千里”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移從幾千里”全詩
裁筆映檀唇,引枝宜鳳宿。
移從幾千里,不改生幽谷。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和普公賦東園十題其九紫竹》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普公賦東園十題其九紫竹》是宋代梅堯臣所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紫竹的美麗景色,并表達了作者對自然之美的贊美和對友誼的思念之情。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西南產修竹,色異東筠綠。
裁筆映檀唇,引枝宜鳳宿。
移從幾千里,不改生幽谷。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紫竹為主題,描繪了紫竹的獨特之處。首先,詩中提到紫竹產自西南地區,與東筠竹的綠色有所不同,暗示了紫竹的獨特之美。接著,作者運用了裁筆映檀唇的比喻,形容紫竹的顏色如同檀木般紅潤,給人以美好的視覺感受。緊接著,詩中提到紫竹的枝條宜于鳳凰棲息,鳳凰象征著吉祥和美好的寓意,進一步強調了紫竹的高雅和美麗。
在詩的后半部分,作者表達了對友誼的思念之情。他說紫竹從幾千里外移植而來,但它并沒有改變它在幽谷中的生長環境。這可以理解為作者對友誼的珍視和對友情的堅持。無論距離有多遠,真摯的友誼都能保持不變,就像紫竹在幽谷中一樣,保持著它的本真和美麗。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描繪紫竹的美麗景色,表達了作者對自然之美的贊美,并通過紫竹的形象寄托了對友誼的思念和珍視之情。
“移從幾千里”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pǔ gōng fù dōng yuán shí tí qí jiǔ zǐ zhú
和普公賦東園十題其九紫竹
xī nán chǎn xiū zhú, sè yì dōng yún lǜ.
西南產修竹,色異東筠綠。
cái bǐ yìng tán chún, yǐn zhī yí fèng sù.
裁筆映檀唇,引枝宜鳳宿。
yí cóng jǐ qiān lǐ, bù gǎi shēng yōu gǔ.
移從幾千里,不改生幽谷。
“移從幾千里”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四紙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