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得深趣”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誰知得深趣”全詩
輕舟過下渡,遠水漲前汀。
原隰含幽藹,岑嵐入杳冥。
誰知得深趣,履齒石苔青。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和希深避暑香山寺》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希深避暑香山寺》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有客乘新霽,云林共扣扃。
輕舟過下渡,遠水漲前汀。
原隰含幽藹,岑嵐入杳冥。
誰知得深趣,履齒石苔青。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客人乘著新晴的天氣,來到了香山寺避暑的景象。云林中的寺廟門扉緊閉,客人輕舟渡過下游的渡口,遠處的水面漲滿了前面的沙灘。原野和隰地都顯得幽藹,山岑和云嵐都融入了遙遠的天際。只有真正體驗過這樣的景致的人,才能領略到其中的深趣,踏著石頭上的青苔。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凝練的語言,描繪了一個清新宜人的景象。作者通過描寫客人乘船經過下渡,遠處水面漲滿前汀,以及山野的幽藹和云嵐的杳冥,展現了香山寺的美景。詩中的"履齒石苔青"一句,表達了作者對于自然景色的細膩觀察和感受,也體現了他對于深趣的追求。整首詩詞以景物描寫為主,通過細膩的描繪和簡練的語言,使讀者仿佛置身于香山寺的美景之中,感受到其中的寧靜和美好。
“誰知得深趣”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xī shēn bì shǔ xiāng shān sì
和希深避暑香山寺
yǒu kè chéng xīn jì, yún lín gòng kòu jiōng.
有客乘新霽,云林共扣扃。
qīng zhōu guò xià dù, yuǎn shuǐ zhǎng qián tīng.
輕舟過下渡,遠水漲前汀。
yuán xí hán yōu ǎi, cén lán rù yǎo míng.
原隰含幽藹,岑嵐入杳冥。
shéi zhī dé shēn qù, lǚ chǐ shí tái qīng.
誰知得深趣,履齒石苔青。
“誰知得深趣”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七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