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瘡鳥復下啄”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瘡鳥復下啄”全詩
瘦牧正苦饑,瘡鳥復下啄。
閔心無柘彈,投塊徒自數。
力小不能中,汗顏慚且渥。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黃駁》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黃駁》是宋代詩人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維舟飯孤村,
隔岸見黃駁。
瘦牧正苦饑,
瘡鳥復下啄。
閔心無柘彈,
投塊徒自數。
力小不能中,
汗顏慚且渥。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孤獨的舟子在黃駁的河岸邊用飯的情景。舟子隔著河岸看到了一只黃色的駁船。在這個貧瘠的地方,牧人們正遭受著饑餓的折磨,而一只受傷的鳥又飛下來啄食。詩人內心感到無力,他沒有弓箭可以射擊,只能自己數著投擲的石塊。然而,他的力量微小,無法命中目標,這讓他感到羞愧和沮喪。
賞析:
《黃駁》以簡潔而凄涼的語言描繪了一個貧困和無助的場景。詩人通過描寫舟子、黃駁、牧人和受傷的鳥,展現了生活的艱辛和無奈。詩中的黃駁象征著貧困和困境,而瘦牧和瘡鳥則代表著弱小和受傷。詩人自己的無力和無助也反映了他對現實的無奈和沮喪之情。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內心的苦悶和無奈,給人以深深的思考和共鳴。
“瘡鳥復下啄”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uáng bó
黃駁
wéi zhōu fàn gū cūn, gé àn jiàn huáng bó.
維舟飯孤村,隔岸見黃駁。
shòu mù zhèng kǔ jī, chuāng niǎo fù xià zhuó.
瘦牧正苦饑,瘡鳥復下啄。
mǐn xīn wú zhè dàn, tóu kuài tú zì shù.
閔心無柘彈,投塊徒自數。
lì xiǎo bù néng zhōng, hàn yán cán qiě wò.
力小不能中,汗顏慚且渥。
“瘡鳥復下啄”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仄平
韻腳:(仄韻) 入聲三覺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