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王若問妾顏色”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君王若問妾顏色”全詩
愁苦辛勤憔悴盡,如今卻似畫圖中。
漢使卻回憑寄語,黃金何日贖蛾眉。
君王若問妾顏色,莫道不如宮里時。
分類: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相和歌辭·王昭君二首》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相和歌辭·王昭君二首》是唐代文學家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詞。該詩描繪了王昭君的命運和心情,表達了她在異國他鄉的無奈和對故國的思念之情。
滿面胡沙滿鬢風,眉銷殘黛臉銷紅。
愁苦辛勤憔悴盡,如今卻似畫圖中。
漢使卻回憑寄語,黃金何日贖蛾眉。
君王若問妾顏色,莫道不如宮里時。
中文譯文:
滿面砂塵彌漫,風吹散了眉間的胭脂。
憂愁辛勞使我憔悴,如今卻仿佛畫中形象。
使者卻又回來,帶來了主上的問候,但金錢能幾時贖回我的美麗?
君王若問我此刻的容貌,莫說不如宮廷時期。
詩意:
這首詩表達了王昭君身處異國他鄉的艱難遭遇和對故國的思念之情。她已經歷了風沙、辛勞等困苦,導致她的容顏憔悴,無法再像以前那樣嬌美動人。盡管如此,她仍然留有一絲美麗,仿佛畫中的形象一般。然而,她的命運并未改變,她仍然被困在異國他鄉,與故國和君主相隔。她對君王的問候充滿深情,但她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將金錢贖回她的美麗。她呼喚君王不要以現在的容顏評判她,因為她如今的痛苦比不上宮廷時期。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王昭君的境況和內心感受,表達了她對故國的深深思念及對命運的無奈。作者通過以王昭君的視角來寫詩,使讀者感受到了她的痛苦與無奈。描寫王昭君的滿面胡沙和憔悴的容貌,生動地表現了她的困苦境遇。然而,詩中還透露出一絲對美的向往和對君王的期待,增添了一絲希望的色彩。最后兩句,則表達了王昭君希望君王能夠看到她內心的美麗,并不因外貌的改變而遺棄她。這首詩以其深情、真摯的感受和婉轉的語言,將王昭君的命運和心情娓娓道來,給人以深深的感動。
“君王若問妾顏色”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iāng hè gē cí wáng zhāo jūn èr shǒu
相和歌辭·王昭君二首
mǎn miàn hú shā mǎn bìn fēng, méi xiāo cán dài liǎn xiāo hóng.
滿面胡沙滿鬢風,眉銷殘黛臉銷紅。
chóu kǔ xīn qín qiáo cuì jǐn, rú jīn què shì huà tú zhōng.
愁苦辛勤憔悴盡,如今卻似畫圖中。
hàn shǐ què huí píng jì yǔ, huáng jīn hé rì shú é méi.
漢使卻回憑寄語,黃金何日贖蛾眉。
jūn wáng ruò wèn qiè yán sè, mò dào bù rú gōng lǐ shí.
君王若問妾顏色,莫道不如宮里時。
“君王若問妾顏色”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十三職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