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誦經東林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誦經東林下”全詩
暮行長河曲,月上黃金坳。
悠悠幾千里,身世非系匏。
恣觀瀑布虹,不畏潯陽蛟。
誦經東林下,小宇結香茅。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送僧游廬山》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僧游廬山》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欲游廬山去,將托楚舸梢。
暮行長河曲,月上黃金坳。
悠悠幾千里,身世非系匏。
恣觀瀑布虹,不畏潯陽蛟。
誦經東林下,小宇結香茅。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詩人送別僧人前往廬山的情景。詩人表達了自己向僧人托付心意,希望他能平安旅行。詩中描繪了暮色中行船的長河曲線,以及月亮升起時的美景。詩人感慨萬里行程的漫長,但他的身世并不像葫蘆般束縛。他自由自在地欣賞著瀑布和彩虹,毫不畏懼潯陽的蛟龍。最后,詩人提到僧人將在東林下誦經,住進小小的茅草屋。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詩人送別僧人的情景,展現了自然景色和內心感受。詩人通過描繪長河、月亮和瀑布等自然景觀,表達了對自由和美好事物的向往。詩中的"身世非系匏"一句,表達了詩人超脫塵世的心態,他認為自己的身世并不像葫蘆般束縛,可以自由自在地欣賞世間的美景。最后,詩人提到僧人將在東林下誦經,住進小小的茅草屋,展現了僧人追求寧靜和修行的生活態度。整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對自由、美景和寧靜生活的向往,給人以愉悅和舒適的感受。
“誦經東林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sēng yóu lú shān
送僧游廬山
yù yóu lú shān qù, jiāng tuō chǔ gě shāo.
欲游廬山去,將托楚舸梢。
mù háng zhǎng hé qū, yuè shàng huáng jīn ào.
暮行長河曲,月上黃金坳。
yōu yōu jǐ qiān lǐ, shēn shì fēi xì páo.
悠悠幾千里,身世非系匏。
zì guān pù bù hóng, bù wèi xún yáng jiāo.
恣觀瀑布虹,不畏潯陽蛟。
sòng jīng dōng lín xià, xiǎo yǔ jié xiāng máo.
誦經東林下,小宇結香茅。
“誦經東林下”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一馬 (仄韻) 去聲二十二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