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袍準酒不惜醉”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脫袍準酒不惜醉”全詩
東溪車馬走送客,白露衰蘭輕若毛。
客當西歸乃東去為何,欲及八月十五夜觀洪濤。
洗蕩生前邑邑不平氣,付與滄海之水隨滔滔,卻來廣陵愿相見,拍手大笑傾新醪。
一飲一石無一錢,莫管寒近脫弊袍。
脫袍準酒不惜醉,天意未必凍我曹。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送通判黃國博入浙》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通判黃國博入浙》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西風半空鳴且號,
吳天點破吳鴻高。
東溪車馬走送客,
白露衰蘭輕若毛。
這首詩詞以送別黃國博通判入浙江為主題。詩人描繪了西風呼嘯的景象,象征著黃國博即將離開的悲涼之情。吳天點破吳鴻高,表達了黃國博的才華和志向。
東溪車馬走送客,白露衰蘭輕若毛,描繪了送別的場景,車馬奔走,白露已經降臨,蘭花凋謝,輕如毛發,暗示著時光的流轉和離別的無奈。
客當西歸乃東去為何,
欲及八月十五夜觀洪濤。
洗蕩生前邑邑不平氣,
付與滄海之水隨滔滔。
詩中提到黃國博要西歸,但卻東去何處,表達了黃國博對未來的追求和對洪濤壯麗景象的向往。洗蕩生前邑邑不平氣,付與滄海之水隨滔滔,表達了詩人對黃國博的祝福,希望他能洗去塵世的煩惱,隨波逐流。
卻來廣陵愿相見,
拍手大笑傾新醪。
一飲一石無一錢,
莫管寒近脫弊袍。
詩人表達了對黃國博的期望,希望他能回到廣陵與詩人再次相見,共同分享歡樂。一飲一石無一錢,莫管寒近脫弊袍,表達了詩人對黃國博的豪情壯志,不計較物質財富的態度。
脫袍準酒不惜醉,
天意未必凍我曹。
詩人表示愿意脫去衣袍,暢飲美酒,不惜醉倒,表達了對人生的豁達態度。天意未必凍我曹,表達了詩人對命運的不畏懼,相信自己的命運不會被寒冷所束縛。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自然景象和送別場景,表達了對黃國博的祝福和對人生的豁達態度。同時,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修辭手法,使詩詞更具藝術感和表現力。
“脫袍準酒不惜醉”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tōng pàn huáng guó bó rù zhè
送通判黃國博入浙
xī fēng bàn kōng míng qiě hào, wú tiān diǎn pò wú hóng gāo.
西風半空鳴且號,吳天點破吳鴻高。
dōng xī chē mǎ zǒu sòng kè, bái lù shuāi lán qīng ruò máo.
東溪車馬走送客,白露衰蘭輕若毛。
kè dāng xī guī nǎi dōng qù wèi hé, yù jí bā yuè shí wǔ yè guān hóng tāo.
客當西歸乃東去為何,欲及八月十五夜觀洪濤。
xǐ dàng shēng qián yì yì bù píng qì, fù yǔ cāng hǎi zhī shuǐ suí tāo tāo,
洗蕩生前邑邑不平氣,付與滄海之水隨滔滔,
què lái guǎng líng yuàn xiāng jiàn, pāi shǒu dà xiào qīng xīn láo.
卻來廣陵愿相見,拍手大笑傾新醪。
yī yǐn yī shí wú yī qián, mò guǎn hán jìn tuō bì páo.
一飲一石無一錢,莫管寒近脫弊袍。
tuō páo zhǔn jiǔ bù xī zuì, tiān yì wèi bì dòng wǒ cáo.
脫袍準酒不惜醉,天意未必凍我曹。
“脫袍準酒不惜醉”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