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上垂青蔓”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松上垂青蔓”全詩
高僧來不見,卻返五峰前。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隱靜山訪懷賢上人不遇》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隱靜山訪懷賢上人不遇》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詩人登上隱靜山,希望拜訪懷賢上人,但卻未能如愿的情景。
詩中的第一句“松上垂青蔓,蒲根瀉碧反”通過描繪松樹上垂下的青蔓和蒲根倒映在碧綠的水面上,展現了山水之間的寧靜和美麗。
接下來的兩句“高僧來不見,卻返五峰前”表達了詩人的遺憾和失望。詩人來到山上,期待能夠見到懷賢上人,但卻未能如愿。他只能失望地返回五峰山前。
整首詩以山水景色為背景,通過描繪自然景觀和詩人的情感,表達了對遺憾和失望的感受。詩人通過山水的描繪,將自己的情感與自然景觀相融合,展現了對人生遭遇的思考和感慨。
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
松上垂青蔓,蒲根瀉碧反。
高僧來不見,卻返五峰前。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詩人的遺憾和失望之情。通過山水景色的描繪,詩人將自己的情感與自然景觀相融合,表達了對人生遭遇的思考和感慨。詩中的松樹、青蔓、蒲根和碧水等形象,給人以寧靜、美麗的感覺,與詩人內心的遺憾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復雜的情感,給人以深思和共鳴。
“松上垂青蔓”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ǐn jìng shān fǎng huái xián shàng rén bù yù
隱靜山訪懷賢上人不遇
sōng shàng chuí qīng màn, pú gēn xiè bì fǎn.
松上垂青蔓,蒲根瀉碧反。
gāo sēng lái bú jiàn, què fǎn wǔ fēng qián.
高僧來不見,卻返五峰前。
“松上垂青蔓”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四愿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