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保藏其真”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退保藏其真”全詩
閔竭夏后德,同我天王仁。
及至為時用,豈必畫美人。
何憂秋風來,退保藏其真。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詠扇》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詠扇》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梅堯臣。這首詩詞描述了扇子的美妙之處,并通過扇子的象征意義表達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翦下紈綺成薄質,誰能擬似月輪。我懷念夏后的美德,與天王一樣仁慈。當扇子被用于特定場合時,并不一定要畫美麗的女子。為何擔憂秋風的到來,只需將真實隱藏起來。
這首詩詞的詩意是贊美扇子的美麗和獨特之處。扇子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元素,被視為一種藝術品和禮儀用品。作者通過描繪扇子的制作過程和形象,表達了對扇子的贊美和敬意。
詩詞中提到的“翦下紈綺成薄質”意味著扇子是由精美的紈綺織物剪裁而成,薄而輕盈。這種細膩的材質使扇子在手中搖動時產生優雅的風姿。
詩詞中的“夏后的美德”指的是古代夏朝的美德和道德準則。作者將自己與夏后天王相提并論,表達了對美德和仁慈的向往。
詩詞的賞析在于它通過扇子的形象,抒發了作者對美的追求和對內心真實的保護。作者認為,扇子并不僅僅是為了描繪美麗的女子,而是一種可以表達情感和思考的藝術品。同時,作者也提醒人們不要過于擔憂外界的變化和干擾,而是應該保持內心的真實和純粹。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對扇子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美的追求、對美德和仁慈的向往,以及對內心真實的保護。它展示了中國傳統文化中扇子的獨特地位,并通過扇子的象征意義傳遞了深刻的思考和情感。
“退保藏其真”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ǒng shàn
詠扇
jiǎn wán chéng báo zhì, shuí jiāng nǐ yuè lún.
翦紈成薄質,誰將擬月輪。
mǐn jié xià hòu dé, tóng wǒ tiān wáng rén.
閔竭夏后德,同我天王仁。
jí zhì wéi shí yòng, qǐ bì huà měi rén.
及至為時用,豈必畫美人。
hé yōu qiū fēng lái, tuì bǎo cáng qí zhēn.
何憂秋風來,退保藏其真。
“退保藏其真”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