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花葛蔓無斷時”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葛花葛蔓無斷時”全詩
孤亭一入野氣深,松上藤蘿籬上葛。
葛花葛蔓無斷時,女蘿莫翦連古枝。
當年吾叔讀書處,夜夜濕螢來復去。
分類:
作者簡介(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會勝院沃洲亭》梅堯臣 翻譯、賞析和詩意
《會勝院沃洲亭》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前溪夾洲後溪闊,
風吹細浪龍鱗活。
孤亭一入野氣深,
松上藤蘿籬上葛。
葛花葛蔓無斷時,
女蘿莫翦連古枝。
當年吾叔讀書處,
夜夜濕螢來復去。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名為沃洲亭的景點。前溪和后溪夾著洲島,溪水寬廣,微風吹拂下,水波如龍鱗般活動。孤亭獨立在野外,周圍充滿了濃郁的自然氣息。松樹上爬滿了藤蘿,籬笆上盛開著葛花。葛蔓茂盛,無時無刻不在生長,女蘿也不要剪去連接古老枝干的藤蔓。詩人回憶起他叔叔讀書的地方,夜晚常常有濕漉漉的螢火蟲來回飛舞。
賞析:
這首詩以自然景觀為背景,通過描繪細膩的自然景物,展現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對生命力的贊美。前溪、后溪和洲島的描繪,使讀者感受到水的廣闊和生機勃勃的景象。孤亭的存在增添了一份寧靜和野趣,與周圍的自然環境相得益彰。松上的藤蘿和籬笆上的葛花,展示了自然界中植物的繁茂生長,藤蔓的延續也象征著生命的延續。最后,詩人回憶起叔叔讀書的地方,夜晚濕漉漉的螢火蟲則給人一種幽靜而神秘的感覺。
整首詩以自然景觀為線索,通過描繪細致的自然景物,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的熱愛和對生命力的贊美。同時,通過回憶叔叔讀書的地方和夜晚的螢火蟲,詩人也展現了對家庭和記憶的思念之情。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和生動的描寫,將讀者帶入了一個充滿自然之美和人文情懷的詩境。
“葛花葛蔓無斷時”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uì shèng yuàn wò zhōu tíng
會勝院沃洲亭
qián xī jiā zhōu hòu xī kuò, fēng chuī xì làng lóng lín huó.
前溪夾洲後溪闊,風吹細浪龍鱗活。
gū tíng yī rù yě qì shēn, sōng shàng téng luó lí shàng gé.
孤亭一入野氣深,松上藤蘿籬上葛。
gé huā gé màn wú duàn shí, nǚ luó mò jiǎn lián gǔ zhī.
葛花葛蔓無斷時,女蘿莫翦連古枝。
dāng nián wú shū dú shū chù, yè yè shī yíng lái fù qù.
當年吾叔讀書處,夜夜濕螢來復去。
“葛花葛蔓無斷時”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