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被老僧嫌滯礙”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恐被老僧嫌滯礙”全詩
百事未成年已長,幾時才別夏將深。
萱留倦蝶連池綠,樹帶殘鶯滿寺陰。
恐被老僧嫌滯礙,舊游休說更傷心。
分類:
作者簡介(高啟)

高啟(1336-1373)漢族,江蘇蘇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詩人,與楊基、張羽、徐賁被譽為“吳中四杰”,當時論者把他們比作“明初四杰”,又與王行等號“北郭十友”。字季迪,號槎軒,平江路(明改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洪武初,以薦參修《元史》,授翰林院國史編修官,受命教授諸王。擢戶部右侍郎。蘇州知府魏觀在張士誠宮址改修府治,獲罪被誅。高啟曾為之作《上梁文》,有“龍蟠虎踞”四字,被疑為歌頌張士誠,連坐腰斬。有《高太史大全集》、《鳧藻集》等。
《白蓮寺次韻杜進士喜予見過話舊之作》高啟 翻譯、賞析和詩意
《白蓮寺次韻杜進士喜予見過話舊之作》是明代詩人高啟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不辭鳴棹遠相尋,
欲向江齋伴旅吟。
百事未成年已長,
幾時才別夏將深。
譯文:
不顧船聲遠相尋,
想要到江邊的小屋與你共同吟唱。
百事未完成,歲月已經過去,
不知何時才能告別深夏。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思念之情。詩人不顧一切地追尋友人,希望能夠與他一起在江邊的小屋中共度時光,共同吟唱詩歌。然而,歲月已經過去,許多事情還未完成,不知何時才能與友人再次相聚。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含蓄的語言表達了詩人的情感。詩人通過描述自己不辭辛勞地追尋友人的行程,表達了對友情的珍視和思念之情。詩中的"百事未成年已長"表達了詩人對時間的感慨,意味著許多事情還未完成,而歲月已經過去。最后兩句"幾時才別夏將深"和"恐被老僧嫌滯礙,舊游休說更傷心"則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期待和擔憂,擔心自己的到來會給友人帶來困擾,也表達了對舊時光的懷念和傷感。
整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復雜的情感,通過對友情和時光的思考,展現了詩人內心的純真和深情。同時,詩中的景物描寫也增添了詩詞的意境和美感,使讀者更能感受到詩人的情感與思緒。
“恐被老僧嫌滯礙”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ái lián sì cì yùn dù jìn shì xǐ yǔ jiàn guò huà jiù zhī zuò
白蓮寺次韻杜進士喜予見過話舊之作
bù cí míng zhào yuǎn xiāng xún, yù xiàng jiāng zhāi bàn lǚ yín.
不辭鳴棹遠相尋,欲向江齋伴旅吟。
bǎi shì wèi chéng nián yǐ zhǎng, jǐ shí cái bié xià jiāng shēn.
百事未成年已長,幾時才別夏將深。
xuān liú juàn dié lián chí lǜ, shù dài cán yīng mǎn sì yīn.
萱留倦蝶連池綠,樹帶殘鶯滿寺陰。
kǒng bèi lǎo sēng xián zhì ài, jiù yóu xiū shuō gèng shāng xīn.
恐被老僧嫌滯礙,舊游休說更傷心。
“恐被老僧嫌滯礙”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一隊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