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賜履已分無棣遠”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賜履已分無棣遠”全詩
賜履已分無棣遠,舞戈還見有苗來。
牙前部曲多收績,幕下賓僚更倚才。
后夜軍門知子到,郎星應是近三臺。
分類:
作者簡介(高啟)

高啟(1336-1373)漢族,江蘇蘇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詩人,與楊基、張羽、徐賁被譽為“吳中四杰”,當時論者把他們比作“明初四杰”,又與王行等號“北郭十友”。字季迪,號槎軒,平江路(明改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洪武初,以薦參修《元史》,授翰林院國史編修官,受命教授諸王。擢戶部右侍郎。蘇州知府魏觀在張士誠宮址改修府治,獲罪被誅。高啟曾為之作《上梁文》,有“龍蟠虎踞”四字,被疑為歌頌張士誠,連坐腰斬。有《高太史大全集》、《鳧藻集》等。
《送鄭都司赴大將軍行營》高啟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鄭都司赴大將軍行營》是明代詩人高啟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描繪了鄭都司奉命前往大將軍行營的情景,表達了對他的祝福和期望。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上公承詔出蓬萊,立馬風煙萬里開。
賜履已分無棣遠,舞戈還見有苗來。
牙前部曲多收績,幕下賓僚更倚才。
后夜軍門知子到,郎星應是近三臺。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豪邁的筆調表達了對鄭都司出征的贊美和祝福。首句“上公承詔出蓬萊,立馬風煙萬里開”描繪了鄭都司奉命出征的場景,蓬萊是傳說中仙境的所在,意味著他將遠離家鄉,踏上千里之行。第二句“賜履已分無棣遠,舞戈還見有苗來”表達了他已經得到皇帝的恩賜,遠離故鄉,但仍然能夠看到家鄉的苗族人民,顯示了他對家鄉的深情厚意。
接下來的兩句“牙前部曲多收績,幕下賓僚更倚才”表達了鄭都司在前線的部隊中取得了豐碩的戰果,他的才能備受部下和幕僚的倚重。最后兩句“后夜軍門知子到,郎星應是近三臺”表明鄭都司的到來已經被軍門所知,而且他的軍事才能應該能夠接近三臺,這里指的是將軍的高位。
整首詩詞通過描繪鄭都司出征的情景,表達了對他的贊美和祝福,同時也展示了他的軍事才能和對家鄉的眷戀之情。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展現了明代士人的豪情壯志和忠誠精神。
“賜履已分無棣遠”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zhèng dū sī fù dà jiàng jūn xíng yíng
送鄭都司赴大將軍行營
shàng gōng chéng zhào chū péng lái, lì mǎ fēng yān wàn lǐ kāi.
上公承詔出蓬萊,立馬風煙萬里開。
cì lǚ yǐ fēn wú dì yuǎn, wǔ gē hái jiàn yǒu miáo lái.
賜履已分無棣遠,舞戈還見有苗來。
yá qián bù qǔ duō shōu jī, mù xià bīn liáo gèng yǐ cái.
牙前部曲多收績,幕下賓僚更倚才。
hòu yè jūn mén zhī zi dào, láng xīng yìng shì jìn sān tái.
后夜軍門知子到,郎星應是近三臺。
“賜履已分無棣遠”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三阮 (仄韻) 去聲十四愿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