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迸犀抽錦亂森森”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迸犀抽錦亂森森”全詩
田文死去賓朋散,拋擲三千玳瑁簪。
分類:
作者簡介(王禹偁)

王禹偁(954—1001)北宋白體詩人、散文家。字元之,漢族,濟州巨野(今山東省巨野縣)人,晚被貶于黃州,世稱王黃州。太平興國八年進士,歷任右拾遺、左司諫、知制誥、翰林學士。敢于直言諷諫,因此屢受貶謫。真宗即位,召還,復知制誥。后貶知黃州,又遷蘄州病死。王禹偁為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先驅,文學韓愈、柳宗元,詩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會現實,風格清新平易。詞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積極用世的政治抱負,格調清新曠遠。著有《小畜集》。
《筍》王禹偁 翻譯、賞析和詩意
《筍》是一首宋代王禹偁的詩詞。這首詩描繪了一個人在春天的小徑上獨自尋找竹筍的情景。詩中使用了生動的比喻和形象描寫,展示了竹筍的生機勃勃和美麗。
詩中的“數里春蹊獨自尋”表達了詩人獨自在春天的小徑上尋找竹筍的情景。這里的“數里春蹊”意味著漫長的小徑,而“獨自尋”則強調了詩人的孤獨和專注。
接下來的一句“迸犀抽錦亂森森”使用了生動的比喻,將竹筍比作犀牛角,形容竹筍的形狀和質地。這句話描繪了竹筍的生長過程,以及它們在春天中蓬勃發展的景象。
詩的后半部分描述了田文的死去和賓朋的散去,以及詩人拋棄了珍貴的玳瑁簪。這部分表達了詩人對于物質財富的不重視,以及對于自然美和純粹的追求。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描繪春天小徑上尋找竹筍的情景,表達了詩人對于自然美和純粹的追求,以及對于物質財富的不重視。詩中運用了生動的比喻和形象描寫,使讀者能夠感受到竹筍的生機勃勃和美麗。
“迸犀抽錦亂森森”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ǔn
筍
shù lǐ chūn qī dú zì xún, bèng xī chōu jǐn luàn sēn sēn.
數里春蹊獨自尋,迸犀抽錦亂森森。
tián wén sǐ qù bīn péng sàn, pāo zhì sān qiān dài mào zān.
田文死去賓朋散,拋擲三千玳瑁簪。
“迸犀抽錦亂森森”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