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易秋堂動鬼神”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講易秋堂動鬼神”全詩
章疏罷封無事日,朝廷猶惜直言人。
題詩野館光泉石,講易秋堂動鬼神。
棘寺下僚叨末路,齋心唯愿秉陶鈞。
分類:
作者簡介(王禹偁)

王禹偁(954—1001)北宋白體詩人、散文家。字元之,漢族,濟州巨野(今山東省巨野縣)人,晚被貶于黃州,世稱王黃州。太平興國八年進士,歷任右拾遺、左司諫、知制誥、翰林學士。敢于直言諷諫,因此屢受貶謫。真宗即位,召還,復知制誥。后貶知黃州,又遷蘄州病死。王禹偁為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先驅,文學韓愈、柳宗元,詩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會現實,風格清新平易。詞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積極用世的政治抱負,格調清新曠遠。著有《小畜集》。
《獻轉運使雷諫議》王禹偁 翻譯、賞析和詩意
《獻轉運使雷諫議》是宋代王禹偁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描述了作者王禹偁在朝廷中直言諫諍的經歷和心愿。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當年離開朝廷時,我曾以氣節壓倒了朝廷的權貴,成為皇家的諫諍臣。如今我已經停止上書奏章,過著無事的日子,但朝廷仍然珍惜那些直言不諱的人。我在野外的館舍上題寫了這首詩,館舍周圍是光泉和石頭,我在秋天的講易堂上講述易經的道理,動聽了鬼神的心靈。我現在身處棘寺下,成為了一個末路的官員,但我仍然懷著虔誠的心愿,希望能夠秉持陶淵明的道德準則。
這首詩詞表達了王禹偁作為一位直言諫諍的臣子的堅定立場和追求真理的精神。他在朝廷中敢于直言,不畏權貴,但他也意識到直言之人在朝廷中并不容易被接納和理解。他選擇了離開朝廷,但他仍然懷有對朝廷的憂慮和期望,希望能夠繼續為國家和人民做出貢獻。
詩中的光泉石和講易秋堂象征著作者在野外的修身養性之地,他在那里研讀經典,思考人生的意義。棘寺下則暗示了作者在官場上的困境和無奈,但他仍然保持著對道德和真理的追求。整首詩詞流露出一種深沉的憂國憂民之情,以及對高尚品德和真理的追求。
這首詩詞展示了王禹偁作為一位文人官員的思想境界和情感體驗,同時也反映了宋代社會的政治風貌和文化氛圍。通過對朝廷和個人命運的反思,詩詞傳達了一種對理想和真理的追求,以及對社會現實的思考和反思。
“講易秋堂動鬼神”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iàn zhuǎn yùn shǐ léi jiàn yì
獻轉運使雷諫議
dāng nián cí qì yā zhū yún, lǎo zuò huáng jiā jiàn zhēng chén.
當年辭氣壓朱云,老作皇家諫諍臣。
zhāng shū bà fēng wú shì rì, cháo tíng yóu xī zhí yán rén.
章疏罷封無事日,朝廷猶惜直言人。
tí shī yě guǎn guāng quán shí, jiǎng yì qiū táng dòng guǐ shén.
題詩野館光泉石,講易秋堂動鬼神。
jí sì xià liáo dāo mò lù, zhāi xīn wéi yuàn bǐng táo jūn.
棘寺下僚叨末路,齋心唯愿秉陶鈞。
“講易秋堂動鬼神”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