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砌栽蘆葦亦頻移”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砌栽蘆葦亦頻移”全詩
閣棲鳳鳥容三入,巢宿鷦鷯欠一枝。
壁掛圖書多不久,砌栽蘆葦亦頻移。
人生榮賤須知分,會買茅庵映槿籬。
分類:
作者簡介(王禹偁)

王禹偁(954—1001)北宋白體詩人、散文家。字元之,漢族,濟州巨野(今山東省巨野縣)人,晚被貶于黃州,世稱王黃州。太平興國八年進士,歷任右拾遺、左司諫、知制誥、翰林學士。敢于直言諷諫,因此屢受貶謫。真宗即位,召還,復知制誥。后貶知黃州,又遷蘄州病死。王禹偁為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先驅,文學韓愈、柳宗元,詩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會現實,風格清新平易。詞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積極用世的政治抱負,格調清新曠遠。著有《小畜集》。
《賃宅》王禹偁 翻譯、賞析和詩意
《賃宅》是宋代詩人王禹偁的作品。這首詩以自述的方式表達了作者老病衰弱的心境和對人生的思考。
詩中描述了作者因年老病弱而日漸衰敗的身體狀況,他在京城租住了十年的房子。詩中提到了閣棲的鳳鳥三次進入房間,巢宿的鷦鷯卻只欠了一枝。這里通過描繪鳥類的行為,表達了作者在這個房子里的長久居住和與自然的親近。
詩中還提到了壁上掛著的圖書,但這些書籍并不能長久地保存下來,同時蘆葦也頻繁地移植。這些細節揭示了人生的無常和變遷,無論是物質財富還是自然景觀,都是瞬息萬變的。
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對人生的思考。他認為人生的榮辱貴賤需要有所分別,而他選擇了買下茅庵,住在映照著美麗的槿籬的地方。這里茅庵和槿籬都是象征著清貧和樸素的事物,作者通過選擇這樣的居所,表達了對物質財富的淡泊和對內心寧靜的追求。
總的來說,這首詩通過描繪作者的居住環境和對人生的思考,表達了對物質財富的淡泊和對內心寧靜的追求。它展示了作者對人生無常和變遷的洞察力,以及對樸素生活的向往。
“砌栽蘆葦亦頻移”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ìn zhái
賃宅
lǎo bìng xíng róng rì rì shuāi, shí nián lìn zhái zhù jīng shī.
老病形容日日衰,十年賃宅住京師。
gé qī fèng niǎo róng sān rù, cháo sù jiāo liáo qiàn yī zhī.
閣棲鳳鳥容三入,巢宿鷦鷯欠一枝。
bì guà tú shū duō bù jiǔ, qì zāi lú wěi yì pín yí.
壁掛圖書多不久,砌栽蘆葦亦頻移。
rén shēng róng jiàn xū zhī fēn, huì mǎi máo ān yìng jǐn lí.
人生榮賤須知分,會買茅庵映槿籬。
“砌栽蘆葦亦頻移”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