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江地近音塵斷”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廬江地近音塵斷”全詩
堆案簿書為俗吏,滿樓山色負吟情。
廬江地近音塵斷,何遜詩來格調清。
未得樽前一開口,可憐心緒獨搖旌。
分類:
作者簡介(王禹偁)

王禹偁(954—1001)北宋白體詩人、散文家。字元之,漢族,濟州巨野(今山東省巨野縣)人,晚被貶于黃州,世稱王黃州。太平興國八年進士,歷任右拾遺、左司諫、知制誥、翰林學士。敢于直言諷諫,因此屢受貶謫。真宗即位,召還,復知制誥。后貶知黃州,又遷蘄州病死。王禹偁為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先驅,文學韓愈、柳宗元,詩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會現實,風格清新平易。詞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積極用世的政治抱負,格調清新曠遠。著有《小畜集》。
《和廬州通判李學士見寄》王禹偁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廬州通判李學士見寄》是宋代王禹偁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金鑾失職下蓬瀛,
也向淮邊領郡城。
堆案簿書為俗吏,
滿樓山色負吟情。
廬江地近音塵斷,
何遜詩來格調清。
未得樽前一開口,
可憐心緒獨搖旌。
詩意:
這首詩詞是王禹偁寫給廬州通判李學士的。詩中描繪了金鑾(指皇帝)失職后下放到蓬瀛(指廬州)的情景,李學士則被派往淮邊領導郡城。詩人以此來表達對官場的不滿和對李學士的贊賞。詩人認為李學士身為官員,雖然要處理繁瑣的公務,但他仍然能夠在山色如畫的樓閣中保持詩意的情懷。廬江地的環境靜謐,遠離塵囂,使得李學士的詩作更加清新脫俗。然而,詩人感嘆自己未能與李學士共飲一杯,心緒獨自搖擺,頗為可憐。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李學士和廬州的描繪,展現了詩人對官場的不滿和對清新詩意的向往。詩人通過對李學士的贊美,表達了對清廉官員的敬佩之情。詩中的廬江地被描繪為一個遠離塵囂的地方,與官場的繁瑣相比,更能讓人保持純凈的心境。詩人的心緒獨自搖擺,表達了他對無法與李學士共享詩意的遺憾之情。整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展現了詩人對官場和詩意的獨特見解,給人以思考和共鳴的空間。
“廬江地近音塵斷”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lú zhōu tōng pàn lǐ xué shì jiàn jì
和廬州通判李學士見寄
jīn luán shī zhí xià péng yíng, yě xiàng huái biān lǐng jùn chéng.
金鑾失職下蓬瀛,也向淮邊領郡城。
duī àn bù shū wèi sú lì, mǎn lóu shān sè fù yín qíng.
堆案簿書為俗吏,滿樓山色負吟情。
lú jiāng dì jìn yīn chén duàn, hé xùn shī lái gé diào qīng.
廬江地近音塵斷,何遜詩來格調清。
wèi dé zūn qián yī kāi kǒu, kě lián xīn xù dú yáo jīng.
未得樽前一開口,可憐心緒獨搖旌。
“廬江地近音塵斷”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四旱 (仄韻) 去聲十五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