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書尚可口傳”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尚書尚可口傳”全詩
楞嚴已難筆受,尚書尚可口傳。
分類:
作者簡介(劉克莊)

劉克莊(1187~1269) 南宋詩人、詞人、詩論家。字潛夫,號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壇領袖,辛派詞人的重要代表,詞風豪邁慷慨。在江湖詩人中年壽最長,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辭賦創作,提出了許多革新理論。
《七十八詠六言十首》劉克莊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七十八詠六言十首》是宋代劉克莊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描述了作者在五歲時,就開始學習楞嚴經,而在小魯申公二年時,他已經能夠難以用筆表達楞嚴經的深奧之處,但仍然能夠通過口傳的方式傳授給他人。
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大絳縣人五歲,
小魯申公二年。
楞嚴已難筆受,
尚書尚可口傳。
這首詩詞的詩意表達了作者對于學習和傳承經典文化的重視。作者在很小的年紀就開始學習楞嚴經,這顯示了他對于佛教經典的熱愛和求知欲。然而,楞嚴經的深奧之處使得作者難以用筆表達,這也反映了作者對于經典文化的敬畏和謙遜。盡管如此,作者仍然能夠通過口傳的方式將知識傳授給他人,這體現了他對于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弘揚的責任感。
這首詩詞的賞析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首先,它展示了作者對于經典文化的熱愛和追求,以及對于學習的執著態度。其次,它強調了經典文化的深奧性和難以捉摸的特點,使人對于知識的無限探索產生敬畏之情。最后,它強調了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弘揚的重要性,通過口傳的方式將知識傳遞給后人,使得經典文化得以延續。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于經典文化的熱愛、對于知識的追求以及對于傳統文化傳承的責任感,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和思想深度。
“尚書尚可口傳”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ī shí bā yǒng liù yán shí shǒu
七十八詠六言十首
dà jiàng xiàn rén wǔ suì, xiǎo lǔ shēn gōng èr nián.
大絳縣人五歲,小魯申公二年。
lèng yán yǐ nán bǐ shòu, shàng shū shàng kě kǒu chuán.
楞嚴已難筆受,尚書尚可口傳。
“尚書尚可口傳”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仄韻) 去聲十七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