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與張程幾個爭”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莫與張程幾個爭”全詩
暮年受用堯夫語,莫與張程幾個爭。
分類:
作者簡介(劉克莊)

劉克莊(1187~1269) 南宋詩人、詞人、詩論家。字潛夫,號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壇領袖,辛派詞人的重要代表,詞風豪邁慷慨。在江湖詩人中年壽最長,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辭賦創作,提出了許多革新理論。
《丁未春五首》劉克莊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丁未春五首》是宋代劉克莊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道是生姜樹上生,
不應一世也隨聲。
暮年受用堯夫語,
莫與張程幾個爭。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劉克莊對于人生道路和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的思考。他認為,道理就像生姜一樣,不會隨意地生長在樹上,人們也不應該僅僅隨聲附和而不思考。在晚年,他感受到了堯和舜這些古代圣人的智慧,因此他勸告讀者不要與張程等人爭辯,因為這些道理已經得到了堯夫的認可。
賞析:
1. 這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于人生道路的思考。生姜樹上生的意象既有難得一見的稀奇之感,又暗示了道理并非隨意可得,而是需要通過深思熟慮和體悟才能得到。
2. 詩中的"隨聲"暗指盲目附和,作者批評那些只是機械地重復別人的言論而沒有真正思考的人。他認為,人們應該有自己的獨立思考和見解,而不是盲從他人。
3. "堯夫語"指的是堯時代的智者,作者通過提到堯夫語來強調自己晚年才體味到的智慧。這種智慧不是通過爭辯和辯論獲得的,而是通過對堯夫語的傾聽和領悟感悟到的。
4. 最后兩句"莫與張程幾個爭"表達了作者的勸告。他認為,與張程等人爭辯是沒有意義的,因為他已經從堯夫那里得到了智慧,而這些道理是無法通過爭辯來改變的。作者希望讀者能夠拋開爭論,靜心思考。
總體來說,這首詩詞通過簡練的語言和寓意深遠的意象,表達了作者對于人生道路和智慧的思考。他呼吁人們不要盲從他人,而是要有自己的獨立思考,并通過傾聽和體悟來獲得真正的智慧。這首詩詞在表達哲理的同時,也給人以深思和啟示。
“莫與張程幾個爭”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īng wèi chūn wǔ shǒu
丁未春五首
dào shì shēng jiāng shù shàng shēng, bù yīng yī shì yě suí shēng.
道是生姜樹上生,不應一世也隨聲。
mù nián shòu yòng yáo fū yǔ, mò yǔ zhāng chéng jǐ gè zhēng.
暮年受用堯夫語,莫與張程幾個爭。
“莫與張程幾個爭”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