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址遺基劃已平”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廢址遺基劃已平”全詩
乍見橋名驚老眼,南州安得有西京。
分類:
作者簡介(劉克莊)

劉克莊(1187~1269) 南宋詩人、詞人、詩論家。字潛夫,號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壇領袖,辛派詞人的重要代表,詞風豪邁慷慨。在江湖詩人中年壽最長,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辭賦創作,提出了許多革新理論。
《洛陽橋三首》劉克莊 翻譯、賞析和詩意
《洛陽橋三首》是宋代詩人劉克莊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以洛陽橋為題材,表達了作者對洛陽昔日繁華輝煌的懷念和對現實的無奈之情。
中文譯文:
周時宮室漢時城,
廢址遺基劃已平。
乍見橋名驚老眼,
南州安得有西京。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洛陽橋的榮景已經消逝,城池廢棄的情景。詩的開頭兩句“周時宮室漢時城,廢址遺基劃已平。”表明洛陽曾經是周代的宮殿和漢代的城市,但現在只剩下廢墟和遺址,一片平坦。這種描述暗示了時間的推移和興衰的不可逆轉。
接下來的兩句“乍見橋名驚老眼,南州安得有西京。”則表達了作者對洛陽橋的見證者的感慨。橋名洛陽橋使他感到震驚,因為橋是連接東西南北的紐帶,而洛陽橋的名字讓他回憶起了過去的輝煌,但現實卻是洛陽已經不再是當年的繁榮之地。最后一句“南州安得有西京。”則表達了作者對南方城市的無奈,意味著南方的城市無法擁有洛陽的輝煌,洛陽的地位是獨一無二的。
整首詩表達了作者對洛陽曾經的輝煌和繁榮的懷念,同時也抱著對現實的無奈和遺憾之情。洛陽橋成為了詩人懷舊的象征,通過橋的消失和廢墟的存在,詩人表達了歲月更迭和興衰變遷的主題。這首詩以簡練的文字描繪了洛陽的滄桑和變遷,給人以深思和感慨。
“廢址遺基劃已平”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uò yáng qiáo sān shǒu
洛陽橋三首
zhōu shí gōng shì hàn shí chéng, fèi zhǐ yí jī huà yǐ píng.
周時宮室漢時城,廢址遺基劃已平。
zhà jiàn qiáo míng jīng lǎo yǎn, nán zhōu ān dé yǒu xī jīng.
乍見橋名驚老眼,南州安得有西京。
“廢址遺基劃已平”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