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知子羽無成”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便知子羽無成”全詩
不聽安期畫策,便知子羽無成。
分類:
作者簡介(劉克莊)

劉克莊(1187~1269) 南宋詩人、詞人、詩論家。字潛夫,號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壇領袖,辛派詞人的重要代表,詞風豪邁慷慨。在江湖詩人中年壽最長,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辭賦創作,提出了許多革新理論。
《又六言二首》劉克莊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又六言二首》
群雄走野逐鹿,
一士入海騎鯨。
不聽安期畫策,
便知子羽無成。
中文譯文:
眾多英雄在野外追逐著鹿群,
但有一位士人卻選擇了騎鯨入海。
他不聽從安期的計策,
因此可以知道子羽(指作者自己)沒有成功。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劉克莊所寫,他是宋代的一位文人。詩中通過對群雄和士人的對比,表達了一種對于傳統道德觀念和社會規范的反思。
首先,詩中提到了群雄走野逐鹿,暗示了當時社會上許多人都在追逐權勢和利益,他們為了達到自己的目標不擇手段,不顧道義。這種追逐鹿群的行為可以理解為追逐權力和地位的行為,而作者將其形容為群雄,強調了這種追逐的普遍性和激烈程度。
然而,與眾多人不同的是,有一位士人選擇了騎鯨入海,這是一種非常奇特和出人意料的行為。騎鯨入海可以被視為一種追求超凡脫俗的象征,士人的行為顯示出他不愿隨波逐流,不愿墨守成規,要走一條獨特的道路。
其中關鍵的一句是“不聽安期畫策,便知子羽無成”。安期是指古代傳說中的人物,他以智謀和計謀聞名。在這句詩中,士人選擇了不聽從安期的計策,意味著他拒絕了傳統的智謀和權謀手段,而選擇了以自己的方式行事。作者通過這句話表達了對于傳統智慧和權謀的懷疑,認為這些并不能帶來真正的成就。
整首詩詞通過對群雄和士人的對比,表達了作者對于社會現象和個人選擇的思考。他倡導個人獨立思考,不被傳統所束縛,追求真正的個性和獨特的道路。這種思想在宋代文化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也對后來的文人和士人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便知子羽無成”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òu liù yán èr shǒu
又六言二首
qún xióng zǒu yě zhú lù, yī shì rù hǎi qí jīng.
群雄走野逐鹿,一士入海騎鯨。
bù tīng ān qī huà cè, biàn zhī zǐ yǔ wú chéng.
不聽安期畫策,便知子羽無成。
“便知子羽無成”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