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于貴人寒食散”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烈于貴人寒食散”全詩
異哉野老白露團,烈于貴人寒食散。
分類:
作者簡介(劉克莊)

劉克莊(1187~1269) 南宋詩人、詞人、詩論家。字潛夫,號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壇領袖,辛派詞人的重要代表,詞風豪邁慷慨。在江湖詩人中年壽最長,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辭賦創作,提出了許多革新理論。
《目眚》劉克莊 翻譯、賞析和詩意
《目眚》是宋代劉克莊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吃了三百顆荔枝,不知道為何惹來了眼疾。
野外的老人真奇特,像白露一樣純潔,卻比貴族更寒苦。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人生的思考和感慨。詩中的荔枝象征著人世間的享受和欲望,而眼疾則是一種罰報,暗示人們貪求歡愉的同時也會遭受到一定的懲罰。與此同時,詩中描繪的野老人則象征著自然的純樸和深邃,他們雖然生活艱辛,但卻能保持內心的寧靜和高尚。
賞析:
1. 對比的手法:詩中通過對比荔枝和眼疾、野老人和貴人的形象,凸顯了人生中的兩種不同境遇。荔枝象征著世俗的歡愉和享受,而眼疾則是對此的警示和懲罰。野老人代表著自然的純真和深邃,與貴人形成鮮明的對比,突顯了貴人身份雖高貴但卻缺乏內在的富足和滿足。
2. 隱喻的運用:詩中的荔枝、眼疾、野老人等形象都具有隱喻意義。荔枝代表著人們追求歡愉和物質享受的欲望,眼疾則是對過度追求的懲罰和警示。野老人象征著自然的純樸和智慧,他們雖然生活貧苦但內心卻更加純潔和寬廣。
3. 反思人生的意義:通過描繪荔枝和眼疾的對比,詩人呼喚人們反思追求歡愉和物質的真正價值。同時,通過塑造野老人的形象,詩人表達了對自然和內心寧靜的向往,提醒人們應當追求內在的滿足和智慧的積累。
總體而言,劉克莊的《目眚》通過對比和隱喻的手法,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表達了對人生追求和欲望的思考,同時呼喚人們反思內心的真正需要和價值。
“烈于貴人寒食散”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mù shěng
目眚
rì dàn lì zhī sān bǎi kē, bù zhī tiān fá yì zhī yǎn.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知天罰一只眼。
yì zāi yě lǎo bái lù tuán, liè yú guì rén hán shí sàn.
異哉野老白露團,烈于貴人寒食散。
“烈于貴人寒食散”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四旱 (仄韻) 去聲十五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