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公鞅鞅未忘懷”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曹公鞅鞅未忘懷”全詩
爭知野老門庭冷,旌節無心忽自來。
分類:
作者簡介(劉克莊)

劉克莊(1187~1269) 南宋詩人、詞人、詩論家。字潛夫,號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壇領袖,辛派詞人的重要代表,詞風豪邁慷慨。在江湖詩人中年壽最長,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辭賦創作,提出了許多革新理論。
《葵花二首》劉克莊 翻譯、賞析和詩意
《葵花二首》是宋代詩人劉克莊的作品。這首詩描繪了一個下江南凱旋歸來的將軍,他心中仍然念念不忘曹公的功績。詩中也表達了對于榮譽和功業的思考,以及人事無常的感慨。
以下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
葵花二首
下了江南奏凱回,
曹公鞅鞅未忘懷。
爭知野老門庭冷,
旌節無心忽自來。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的第一句描述了一位將軍從江南凱旋而歸。江南是一個富饒美麗的地方,凱旋回來意味著他取得了勝利,帶著榮耀歸來。第二句中的"曹公"指的是曹操,一個古代英勇的將軍和政治家。"鞅鞅"表示他的形象仍然栩栩如生地留存在將軍的腦海中,說明將軍對曹操的功績和影響仍然深深銘記在心。
第三句"爭知野老門庭冷"表達了將軍回到了家鄉,但發現那些曾經熟悉的老友和門徒卻已經冷淡疏遠。"野老"指的是鄉間的老人,"門庭冷"表示他們對將軍的到來并不熱情。這一句表達了一個常見的現象,即人們常常只關注成功和勝利者,而對失敗或者衰老的人往往冷漠無情。
最后一句"旌節無心忽自來"表達了將軍對于功業和榮譽的思考。"旌節"指的是旗幟和榮譽的象征,"無心忽自來"表示將軍并沒有刻意追求這些榮譽,但它們卻突然降臨到他的身上。這句話表達了人事無常的觀點,強調了命運的無常和不可預測性。
整首詩通過描繪將軍的歸來和內心的思考,呈現了人生的起伏和無常。將軍在勝利歸來后,卻發現家鄉的老友冷淡疏遠,這反映了人們對于勝利者的崇拜和對失敗者的冷漠。詩人通過這種對比,表達了對于功業和榮譽的思考,以及對于命運無常的感慨。整首詩簡潔明了,用詞精準,通過對細節的刻畫和對比的運用,傳達出深刻的人生哲理。
“曹公鞅鞅未忘懷”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kuí huā èr shǒu
葵花二首
xià le jiāng nán zòu kǎi huí, cáo gōng yāng yāng wèi wàng huái.
下了江南奏凱回,曹公鞅鞅未忘懷。
zhēng zhī yě lǎo mén tíng lěng, jīng jié wú xīn hū zì lái.
爭知野老門庭冷,旌節無心忽自來。
“曹公鞅鞅未忘懷”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九佳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