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籍譜中無可恨”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漏籍譜中無可恨”全詩
漏籍譜中無可恨,花開殿后未為遲。
分類:
作者簡介(劉克莊)

劉克莊(1187~1269) 南宋詩人、詞人、詩論家。字潛夫,號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壇領袖,辛派詞人的重要代表,詞風豪邁慷慨。在江湖詩人中年壽最長,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辭賦創作,提出了許多革新理論。
《諸家牡丹已謝小圃忽開兩朵皆大如斗戲題二絕》劉克莊 翻譯、賞析和詩意
《諸家牡丹已謝小圃忽開兩朵皆大如斗戲題二絕》是宋代劉克莊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各家的牡丹已經凋謝,小花園里突然開放兩朵,都像斗大的戲曲舞臺上的角色,為此寫下二首絕句。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春天的景象,以牡丹花為主題。牡丹是中國傳統花卉中的一種,被譽為國色天香的代表。詩人通過描寫牡丹的凋謝和再次開放,表達了生命的輪回和美好的變化。詩中還融入了對花開殿后的贊美,意味著牡丹的美麗超越了其他花卉,具有特殊的地位。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牡丹花的描繪,展現了自然界的變化和生命的循環。詩中的"諸家牡丹已謝"表明各家栽培的牡丹已經凋謝,象征著春天的過去和生命的結束。然而,"小圃忽開兩朵皆大如斗"的描寫則展示了突如其來的美好景象,兩朵牡丹如同戲曲舞臺上的角色一般巨大,給人以震撼之感。
詩中的"擊壤翁看蓓蕾知"表達了詩人對花朵生長的了解和欣賞。"擊壤翁"指的是打擊泥土的老人,而"蓓蕾"則代表花朵的初開狀態。詩人通過這一描寫,表達了對花朵生長過程的觀察和感悟,傳達了對自然之美的贊嘆。
最后兩句詩"漏籍譜中無可恨,花開殿后未為遲"表達了詩人對花開的喜悅和對生命的肯定。"漏籍譜中無可恨"意味著牡丹的開放是自然規律,沒有什么可遺憾之處。"花開殿后未為遲"則表示詩人認為即使牡丹開放的時間晚了一些,也不會遲到,因為它的美麗值得等待。
總體來說,這首詩詞以牡丹花為主題,通過描繪牡丹的凋謝與再次開放,表達了生命的輪回和美好的變化。詩中的景象描寫生動傳神,意境深遠,讓人對自然界的美和生命的意義產生思考。
“漏籍譜中無可恨”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ū jiā mǔ dān yǐ xiè xiǎo pǔ hū kāi liǎng duǒ jiē dà rú dòu xì tí èr jué
諸家牡丹已謝小圃忽開兩朵皆大如斗戲題二絕
tà qīng rén bèi sè xiāng mí, jī rǎng wēng kàn bèi lěi zhī.
踏青人被色香迷,擊壤翁看蓓蕾知。
lòu jí pǔ zhōng wú kě hèn, huā kāi diàn hòu wèi wèi chí.
漏籍譜中無可恨,花開殿后未為遲。
“漏籍譜中無可恨”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四愿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