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見珍公煩問訊”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若見珍公煩問訊”全詩
無客嘲雄知免矣,有僧謁愈欲如何。
真禪和子逢場少,會實封人說法多。
若見珍公煩問訊,天寒煨芋肯公麼。
分類:
作者簡介(劉克莊)

劉克莊(1187~1269) 南宋詩人、詞人、詩論家。字潛夫,號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壇領袖,辛派詞人的重要代表,詞風豪邁慷慨。在江湖詩人中年壽最長,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辭賦創作,提出了許多革新理論。
《送僧道塋》劉克莊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僧道塋》是宋代劉克莊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胡卿闌熱曾鳥寺,
劉叟荒涼似烏窠。
無客嘲雄知免矣,
有僧謁愈欲如何。
真禪和子逢場少,
會實封人說法多。
若見珍公煩問訊,
天寒煨芋肯公麼。
詩意:
這首詩描述了詩人劉克莊送僧道塋的情景。詩中提到了胡卿闌熱曾鳥寺和劉叟,將兩處景點相對照,表達了詩人對佛教的崇敬和對人生的思考。詩人認為,沒有人嘲笑胡卿闌熱曾鳥寺的寂靜和僧道塋的荒涼,因為這種寂靜和荒涼背后蘊含著超越塵世的智慧和境界。與此相反,詩人對有人前來參拜僧道塋表示困惑,他認為真正了解禪宗的人很少,而那些以虛名封賞、滔滔不絕地宣講佛法的人卻很多。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珍公(可能指官員)的一種諷刺,即使在寒冷的天氣里,他也不肯費心去烤熟芋頭招待珍公。
賞析:
這首詩以對比的手法展現了胡卿闌熱曾鳥寺和劉叟的景象,反映了作者對佛教與世俗之間的關系的思考。詩人通過描寫胡卿闌熱曾鳥寺的寂靜和僧道塋的荒涼,表達了對佛教修行者的敬意和對禪宗境界的追求。詩人認為真正懂得禪宗的人很少,而那些濫用虛名、滔滔不絕地宣揚佛法的人卻很多,這對詩人來說是一種困惑和無奈。最后兩句則以一種嘲諷的口吻,諷刺那些追求虛名和功利的人,即使在寒冷的天氣里,他們也不肯為別人費心費力。
整首詩詞通過對景物的描寫和對人生境界的思考,展現了詩人對佛教和人生的獨特見解。通過對現實與理想的對比,詩人表達了對超越塵世的追求和對功利世界的諷刺。這首詩詞具有深刻的思想內涵,并通過精練的語言和對比的手法給人以啟迪。
“若見珍公煩問訊”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sēng dào yíng
送僧道塋
hú qīng lán rè céng niǎo sì, liú sǒu huāng liáng shì wū kē.
胡卿闌熱曾鳥寺,劉叟荒涼似烏窠。
wú kè cháo xióng zhī miǎn yǐ, yǒu sēng yè yù yù rú hé.
無客嘲雄知免矣,有僧謁愈欲如何。
zhēn chán hé zi féng chǎng shǎo, huì shí fēng rén shuō fǎ duō.
真禪和子逢場少,會實封人說法多。
ruò jiàn zhēn gōng fán wèn xùn, tiān hán wēi yù kěn gōng mó.
若見珍公煩問訊,天寒煨芋肯公麼。
“若見珍公煩問訊”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二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