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語掩柴門”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笑語掩柴門”全詩
燒馀山頂禿,潮至海波渾。
仆怕昏無店,人言近有村。
吾生輸野老,笑語掩柴門。
分類:
作者簡介(劉克莊)

劉克莊(1187~1269) 南宋詩人、詞人、詩論家。字潛夫,號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壇領袖,辛派詞人的重要代表,詞風豪邁慷慨。在江湖詩人中年壽最長,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辭賦創作,提出了許多革新理論。
《蒜嶺》劉克莊 翻譯、賞析和詩意
《蒜嶺》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劉克莊。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到了這里,我思念家鄉之情更加深切,寒冷的衣服上留下了半邊淚痕。山上的樹木已經被燒毀,禿頂一片凄涼。潮水涌來,海波洶涌澎湃。我害怕在黃昏時找不到旅館,人們說附近有個村莊。我的一生都輸給了荒野的歲月,我笑著閉上柴門,不再言語。
詩意:
《蒜嶺》描繪了一個離鄉背井、流浪在外的旅人的心境和情感。詩人在蒜嶺這個地方,感受到了對家鄉的深深思念之情,淚水模糊了他寒冷的衣服。山頂的景象荒涼,被燒毀的樹木和禿頂的山峰使人感到凄涼和無奈。同時,潮水的涌動和海浪的洶涌,象征著世事的變遷和浩渺的宇宙。詩人擔心在黃昏時找不到住所,但又聽說附近有個村莊,希望能找到庇護。最后,詩人表達了對自己的生活境遇的無奈和苦笑,閉上柴門,不再言語。
賞析:
《蒜嶺》以簡潔而深沉的語言,表達了離鄉背井者在異鄉漂泊時的孤獨、思鄉和無奈之情。詩中的景物描寫凄涼而寂寥,寒冷的衣服上的淚痕和燒毀的山林,烘托出旅人內心的悲傷和無助。詩人通過描繪自然景觀和個人情感的交融,展現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詩中的“笑語掩柴門”表明詩人對自己境遇的無奈態度,他選擇了沉默和封閉,對外界的言語和世事持一種超然的態度。整首詩詞雖然篇幅不長,但通過簡練的表達和意象的運用,深情地揭示了詩人內心的苦悶和對家鄉的思念之情,給人以深思和共鳴。
“笑語掩柴門”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uàn lǐng
蒜嶺
dào cǐ sī jiā qiè, hán yī bàn lèi hén.
到此思家切,寒衣半淚痕。
shāo yú shān dǐng tū, cháo zhì hǎi bō hún.
燒馀山頂禿,潮至海波渾。
pū pà hūn wú diàn, rén yán jìn yǒu cūn.
仆怕昏無店,人言近有村。
wú shēng shū yě lǎo, xiào yǔ yǎn zhài mén.
吾生輸野老,笑語掩柴門。
“笑語掩柴門”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三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