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鐘九十馀”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龍鐘九十馀”全詩
誰知漢掌故,傳得不全書。
分類:
作者簡介(劉克莊)

劉克莊(1187~1269) 南宋詩人、詞人、詩論家。字潛夫,號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壇領袖,辛派詞人的重要代表,詞風豪邁慷慨。在江湖詩人中年壽最長,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辭賦創作,提出了許多革新理論。
《雜詠一百首·伏生》劉克莊 翻譯、賞析和詩意
《雜詠一百首·伏生》是一首宋代詩詞,由劉克莊創作。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伏生,指伏生山,山的高度被用來比喻作者的才華。這首詩詞以自嘲和自省的方式表達了作者對自己才華的疑惑和不滿。
詩詞的中文譯文:
偶然脫離驪山的艱難困厄,
已有九十余篇鐘鳴起舞。
誰知道漢代的史官,
并沒有完整地傳承下來。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作者自身的經歷和感慨作為切入點,表達了他對自己才華的懷疑和失落。首先,作者自稱偶然脫離驪山的艱難困厄,這里的驪山可以理解為困擾作者的種種難題和困境。然而,作者在詩詞中提到自己已經寫了九十余篇作品,以鐘鳴起舞的形象來形容。這里的鐘鳴可能指的是作者的作品獲得了一定的聲譽和贊譽,但是接下來的一句卻表達了作者對自己的作品傳承不全的失望。
作者提到漢代的史官,指的是古代的歷史記錄者和編纂者。這里作者借用漢代的史官來比喻現實中的文人、批評家或者讀者,暗示他們沒有全面地理解和傳承自己的作品。整體來看,這首詩詞反映了作者對自己才華的自省和對外界評價的擔憂。他感到自己的作品還未得到完全的認可和理解,產生了一種無奈和失意的情緒。
這首詩詞通過自嘲和自省的方式,以簡潔明了的表達展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它揭示了文人創作與外界評價之間的緊張關系,以及作者對自身才華和作品傳承的期待與憂慮。整體而言,這首詩詞展示了劉克莊對于文學創作的深思熟慮和對自身價值的思考,具有一定的反思意義。
“龍鐘九十馀”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á yǒng yī bǎi shǒu fú shēng
雜詠一百首·伏生
ǒu tuō lí shān è, lóng zhōng jiǔ shí yú.
偶脫驪山厄,龍鐘九十馀。
shéi zhī hàn zhǎng gù, chuán dé bù quán shū.
誰知漢掌故,傳得不全書。
“龍鐘九十馀”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