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尼天戮民”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仲尼天戮民”全詩
伯奇父逐子,仲尼天戮民。
分類:
作者簡介(劉克莊)

劉克莊(1187~1269) 南宋詩人、詞人、詩論家。字潛夫,號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壇領袖,辛派詞人的重要代表,詞風豪邁慷慨。在江湖詩人中年壽最長,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辭賦創作,提出了許多革新理論。
《雜記五言十首》劉克莊 翻譯、賞析和詩意
《雜記五言十首》是劉克莊的一首宋代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履霜行于野,
絕糧厄于陳。
伯奇父逐子,
仲尼天戮民。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充滿悲憤和無奈的畫面。詩中通過描述履霜、絕糧、伯奇父逐子和仲尼天戮民等場景,表達了社會動蕩和個人遭遇困境的主題。
賞析:
這首詩借古喻今,通過歷史典故和象征意象,抨擊了當時社會的黑暗和不公。下面對每一句進行分析:
1. "履霜行于野":履霜意味著冰冷和艱難,行于野表示在荒涼的原野上行走。這句描繪了主人公面臨困境和艱苦環境的情景。
2. "絕糧厄于陳":絕糧指斷糧,陳指陳列、陳腐。這句暗示主人公正面臨著物質生活的困境,無法維持生計,并且身處一個陳舊、僵化的社會環境中。
3. "伯奇父逐子":伯奇是古代的一位賢臣,父逐子指他的父親被迫逐出家門。這句通過伯奇父子的悲劇,抨擊了當時統治者的荒唐和不公。
4. "仲尼天戮民":仲尼指孔子,天戮民意味著天命殺戮百姓。這句表達了作者對當時社會秩序的不滿,批判了統治者的殘暴和無道。
整首詩以簡潔有力的表達方式,通過幾個寥寥數語,勾勒出了一個動蕩的社會和個人遭遇困境的形象。詩中的歷史典故和象征意象給人以深思,反映了作者對社會現實的關切和對人性的思考。這首詩詞在表達社會不公和個人遭遇困境的同時,也呼喚著對公正和正義的追求。
“仲尼天戮民”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á jì wǔ yán shí shǒu
雜記五言十首
lǚ shuāng xíng yú yě, jué liáng è yú chén.
履霜行于野,絕糧厄于陳。
bó qí fù zhú zi, zhòng ní tiān lù mín.
伯奇父逐子,仲尼天戮民。
“仲尼天戮民”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