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尼方可期文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仲尼方可期文王”全詩
圣賢自得固厚重,庸俗始以己較量。
微生喜以佞面詆,臧氏惡非禮所當。
惜哉二子不自重,以人可否何不詳。
分類:
作者簡介(王令)
王令(1032~1059)北宋詩人。初字鐘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 5歲喪父母,隨其叔祖王乙居廣陵(今江蘇揚州)。長大后在天長、高郵等地以教學為生,有治國安民之志。王安石對其文章和為人皆甚推重。有《廣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孟子》王令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孟子》,朝代:宋代,作者:王令
孟子不肯比伊尹,
仲尼方可期文王。
圣賢自得固厚重,
庸俗始以己較量。
微生喜以佞面詆,
臧氏惡非禮所當。
惜哉二子不自重,
以人可否何不詳。
中文譯文:
孟子不愿與伊尹相比,
只有仲尼才能期待文王。
圣賢自有其堅固而重要的立場,
庸俗之人才開始拿自身來評判。
微生喜歡用巧嘴面對詆毀,
臧氏憎惡那些不合禮儀的行為。
可惜啊,這兩位子不自重,
對于人的可否評價卻沒有明確的答案。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孟子為主題,通過對孟子與伊尹、仲尼、文王等人物的對比,展現了孟子對于自身價值和標準的堅守。詩中提到,孟子不愿和伊尹相比,而只有仲尼才能期待文王,表明孟子對自己的定位和追求更高的目標。他堅守圣賢之道,自信而堅定。
詩中還指出,圣賢自有其固有的價值和重要性,而庸俗之人才開始用自身來評判。這表明庸俗之人常常以自我為中心,以個人利益和功利心來衡量事物的好壞,而圣賢則堅守自己的原則和價值觀。
接下來,詩中提到了微生和臧氏,他們對孟子的態度分別是詆毀和憎惡。微生以巧言善辯來詆毀孟子,而臧氏則憎惡那些不符合禮儀的行為。這些人物的描寫進一步突出了孟子的堅守和與庸俗之人的對立。
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的惋惜之情,認為這兩位(微生和臧氏)不自重,對于評價他人的標準沒有明確的答案。這或許也是對于時代庸俗之風的憂慮和反思。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對孟子及其價值觀的描繪,傳達了作者對于圣賢與庸俗之間的對立和價值追求的思考。同時,也提醒人們要堅守自己的原則和信念,不被庸俗之風所動搖。
“仲尼方可期文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mèng zǐ
孟子
mèng zǐ bù kěn bǐ yī yǐn, zhòng ní fāng kě qī wén wáng.
孟子不肯比伊尹,仲尼方可期文王。
shèng xián zì dé gù hòu zhòng, yōng sú shǐ yǐ jǐ jiào liàng.
圣賢自得固厚重,庸俗始以己較量。
wēi shēng xǐ yǐ nìng miàn dǐ, zāng shì è fēi lǐ suǒ dāng.
微生喜以佞面詆,臧氏惡非禮所當。
xī zāi èr zi bù zì zhòng, yǐ rén kě fǒu hé bù xiáng.
惜哉二子不自重,以人可否何不詳。
“仲尼方可期文王”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