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潤雖已然”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上潤雖已然”全詩
上潤雖已然,下竭將奈何。
分類:
作者簡介(王令)
王令(1032~1059)北宋詩人。初字鐘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 5歲喪父母,隨其叔祖王乙居廣陵(今江蘇揚州)。長大后在天長、高郵等地以教學為生,有治國安民之志。王安石對其文章和為人皆甚推重。有《廣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答問詩十二篇寄呈滿子權其八龍答水車》王令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答問詩十二篇寄呈滿子權其八龍答水車》
朝代:宋代
作者:王令
神龍謝子車,
子能未足多。
上潤雖已然,
下竭將奈何。
中文譯文:
神龍感謝子車,
子能并不夠多。
上游滋潤雖然存在,
下游干涸將如何?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王令回答滿子權的問詩,其中第八篇,題為《龍答水車》。
詩中以神龍和水車作為比喻,表達了一種思考人生的哲理。神龍代表高貴、神秘和強大,而水車則代表平凡和渺小。神龍感謝水車,表示感激水車的存在,因為水車能夠提供一些滋潤,讓上游地區得到一些水源。然而,詩人認為水車所能提供的水源并不足夠多,這種滋潤只是有限的。
詩人接著提到上游的潤澤雖然存在,但下游的水源已經干涸,這種情況下,水車再多也無濟于事。這里可以將上游和下游理解為人生的不同階段或不同人的處境。詩人通過描述水車的局限性,表達了對于人生中某些事物或某種存在的懷疑和無奈。
整首詩抒發了詩人對于人生境遇的思考和疑問,以及對于世間事物局限性的感慨。通過神龍和水車的對比,詩人呈現了一種對于平凡事物的思考和對于現實的反思。這首詩呼應了宋代文人對于人生哲理的關注,以及他們對于世界萬物的思辨和揣摩。
“上潤雖已然”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á wèn shī shí èr piān jì chéng mǎn zǐ quán qí bā lóng dá shuǐ chē
答問詩十二篇寄呈滿子權其八龍答水車
shén lóng xiè zi chē, zi néng wèi zú duō.
神龍謝子車,子能未足多。
shàng rùn suī yǐ rán, xià jié jiāng nài hé.
上潤雖已然,下竭將奈何。
“上潤雖已然”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