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得民愚猶是幸”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常得民愚猶是幸”全詩
常得民愚猶是幸,不然死等更何為。
布衣空有蒿萊淚,肉食方多妾馬思。
君也天心省民數,未加死所又何辭。
分類:
作者簡介(王令)
王令(1032~1059)北宋詩人。初字鐘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 5歲喪父母,隨其叔祖王乙居廣陵(今江蘇揚州)。長大后在天長、高郵等地以教學為生,有治國安民之志。王安石對其文章和為人皆甚推重。有《廣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和洪與權》王令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這首詩詞《和洪與權》是宋代王令創作的作品。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溝中老弱轉流尸,
夫不容妻母棄兒。
常得民愚猶是幸,
不然死等更何為。
布衣空有蒿萊淚,
肉食方多妾馬思。
君也天心省民數,
未加死所又何辭。
詩意: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社會底層的貧困和壓迫,表達了對社會不公和統治階級的不滿。詩中刻畫了人們在困苦中掙扎的景象,強調了夫妻之間不能夠舍棄孩子,老弱無助的人們成為了流亡者,他們被迫離開家園并喪失了生存的尊嚴。作者思考了貧窮和死亡對人們的意義,認為對于那些無知而受苦的人們來說,活著可能是一種幸運,而死亡則是更加無法忍受的命運。詩中還表達了作者對社會階級差異和貪欲的批評,他指出了富貴者享受奢華生活的同時內心的空虛和思慮。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生動的語言描繪了社會底層人民的困境和苦難。通過對貧窮和死亡的反思,作者傳達了對社會不公和統治階級的不滿情緒。他以夫妻和家庭為切入點,強調了人與人之間的情感紐帶以及社會對個體命運的影響。詩中使用了對比的手法,突出了社會階級的差距和人們生活境遇的懸殊。作者的抒發情感真摯而深刻,他呼吁統治者關注民眾的疾苦,并思考統治權力的合理性。整首詩言簡意賅,表達了對社會現實的深刻思考和對人性困境的關切,展現了王令作為一個知識分子的社會責任感和人文關懷。
“常得民愚猶是幸”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hóng yǔ quán
和洪與權
gōu zhōng lǎo ruò zhuǎn liú shī, fū bù róng qī mǔ qì ér.
溝中老弱轉流尸,夫不容妻母棄兒。
cháng dé mín yú yóu shì xìng, bù rán sǐ děng gèng hé wéi.
常得民愚猶是幸,不然死等更何為。
bù yī kōng yǒu hāo lái lèi, ròu shí fāng duō qiè mǎ sī.
布衣空有蒿萊淚,肉食方多妾馬思。
jūn yě tiān xīn shěng mín shù, wèi jiā sǐ suǒ yòu hé cí.
君也天心省民數,未加死所又何辭。
“常得民愚猶是幸”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三梗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