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掛朝冠不濯纓”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已掛朝冠不濯纓”全詩
飛來嶓冢橫空翠,流出滄浪徹底清。
探討不遺幽士力,招邀難得主人情。
波間漁父還知否,已掛朝冠不濯纓。
分類:
作者簡介(曾幾)
曾幾(1085--1166)中國南宋詩人。字吉甫,自號茶山居士。其先贛州(今江西贛縣)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陽)。歷任江西、浙西提刑、秘書少監、禮部侍郎。曾幾學識淵博,勤于政事。他的學生陸游替他作《墓志銘》,稱他“治經學道之余,發于文章,雅正純粹,而詩尤工。”后人將其列入江西詩派。其詩多屬抒情遣興、唱酬題贈之作,閑雅清淡。五、七言律詩講究對仗自然,氣韻疏暢。古體如《贈空上人》,近體詩如《南山除夜》等,均見功力。所著《易釋象》及文集已佚。《四庫全書》有《茶山集》8卷,輯自《永樂大典》。
《游滄浪亭詩》曾幾 翻譯、賞析和詩意
《游滄浪亭詩》是宋代曾幾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
丘壑園林得我驚,
茲游便足了馀生。
飛來嶓冢橫空翠,
流出滄浪徹底清。
探討不遺幽士力,
招邀難得主人情。
波間漁父還知否,
已掛朝冠不濯纓。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游覽滄浪亭為主題,表達了詩人對園林景色的贊美和對人生的感悟。
首先,詩人在游覽丘壑園林時感到非常驚嘆,認為這次游覽已經足夠使他余生滿足了。丘壑園林可能指的是一片山水之地,充滿了壯麗的景色和自然之美。詩人通過游覽這里,感受到了豐富的美感和內心的滿足。
接著,詩人描述了一只翠色的鳥從遙遠的山冢上飛來,形成了一道美麗的景象。這里的嶓冢指的是古代墓冢,而鳥的飛來給詩人帶來了一種翠綠的視覺沖擊。滄浪指的是一種清澈透徹的水,流出滄浪可以理解為水流從源頭流淌出來,清澈見底,給人以清凈的感覺。
詩的下半部分,詩人表達了自己對于幽士的探討和主人的招待之情的向往。幽士指的是隱居山野的文人墨客,他們以清靜自守的生活態度為人稱道。詩人希望能夠與這些幽士交流并汲取他們的學識和智慧,但是招邀難得主人情,說明與這些幽士結交并非易事。主人可能指的是那位擁有這片園林的人,他的招待和待客之情是珍貴的。
最后兩句詩表達了詩人對漁父的詢問,漁父在波間打漁是否知道這些幽士的情況。這里漁父可能象征著普通人,詩人希望普通人也能夠了解并關注到這些幽士的存在和境遇。而最后一句描寫了已經掛上朝冠的詩人,不再清洗冠纓,暗示他已經在文化和官職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不再追求名利,而是更加注重內心的修養和人生的意義。
整首詩寫景描寫細膩,通過描繪園林景色、鳥飛水流等自然意象,表達了詩人對自然之美的贊嘆和對人生的思考。同時,詩中還融入了對于幽士和主人情的向往,以及對普通人關注和理解的呼喚。整體上,這首詩詞展示了詩人對于自然、人生和人情的獨特感悟和追求。
“已掛朝冠不濯纓”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óu cāng láng tíng shī
游滄浪亭詩
qiū hè yuán lín dé wǒ jīng, zī yóu biàn zú le yú shēng.
丘壑園林得我驚,茲游便足了馀生。
fēi lái bō zhǒng héng kōng cuì, liú chū cāng láng chè dǐ qīng.
飛來嶓冢橫空翠,流出滄浪徹底清。
tàn tǎo bù yí yōu shì lì, zhāo yāo nán de zhǔ rén qíng.
探討不遺幽士力,招邀難得主人情。
bō jiān yú fù hái zhī fǒu, yǐ guà cháo guān bù zhuó yīng.
波間漁父還知否,已掛朝冠不濯纓。
“已掛朝冠不濯纓”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