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來獨向此游頻”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年來獨向此游頻”全詩
朱檻夜飛溪路雪,碧林晴隔馬蹄塵。
波穿十里橋連寺,絮壓千家柳送春。
分類:
作者簡介(趙嘏)

趙嘏 , 字承佑, 楚州山陽(今江蘇省淮安市楚州區)人, 約生于憲宗元和元年(806). 年輕時四處游歷, 大和七年預省試進士下第, 留寓長安多年, 出入豪門以干功名, 其間似曾遠去嶺表當了幾年幕府。 后回江東, 家于潤州(今鎮江). 會昌四年進士及第, 一年后東歸。 會昌末或大中初復往長安, 入仕為渭南尉。 約宣宗大中六、七年(852、853)卒于任上。 存詩二百多首, 其中七律、七絕最多且較出色。
《題開元寺水閣》趙嘏 翻譯、賞析和詩意
《題開元寺水閣》是一首唐代趙嘏創作的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年來獨向此游頻,
謝氏青山與寺鄰。
朱檻夜飛溪路雪,
碧林晴隔馬蹄塵。
波穿十里橋連寺,
絮壓千家柳送春。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多次獨自游覽開元寺水閣的情景。開元寺位于謝氏青山之間,與山中的寺廟相鄰。詩中描述了夜晚,從朱紅色的欄桿上飛落的溪路雪花,以及明亮的碧綠林木,隔離了馬蹄揚起的塵土。在另一處描寫中,水波穿過長長的橋梁與寺廟相連,而垂柳如同白色的絮雪,給千家萬戶帶來了春天的氣息。
賞析:
《題開元寺水閣》通過細膩的描寫展現了詩人在開元寺水閣的游覽經歷。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以及對自然景色的描繪,使讀者仿佛能親身感受到作者的所見所聞。
首先,詩人以“年來獨向此游頻”開篇,表明作者對開元寺的鐘愛和頻繁的游覽。接著,作者描述了開元寺所在的環境,謝氏青山與寺廟相鄰,顯示了寺廟與自然山水的和諧共存的景象。
在夜晚的描寫中,朱檻上的夜飛溪路雪成為了詩詞的一大亮點。這一景象通過對紅色雪花的形容,給人以不同尋常的感受,使整個詩詞增添了神秘和詩意。
接下來的描寫,作者運用了“碧林晴隔馬蹄塵”這一形象,將明亮的碧綠林木與行駛的馬蹄塵土作對比,形成了一種明暗交錯的意境,給人以生動的視覺感受。
最后兩句詩以開元寺與周圍環境的聯系為切入點,通過“波穿十里橋連寺”和“絮壓千家柳送春”的描寫,將水波與橋梁、垂柳與春天的氣息相結合,展示了寺廟的壯麗景色和生機勃勃的春天景象。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對開元寺水閣的描繪,展示了作者對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觀的細膩觀察和感受。通過豐富的意象和細致入微的描寫,詩人成功地將讀者帶入了開元寺的美麗景象中,并引發人們對自然與人文之間和諧共生的思考。
“年來獨向此游頻”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í kāi yuán sì shuǐ gé
題開元寺水閣
nián lái dú xiàng cǐ yóu pín, xiè shì qīng shān yǔ sì lín.
年來獨向此游頻,謝氏青山與寺鄰。
zhū kǎn yè fēi xī lù xuě, bì lín qíng gé mǎ tí chén.
朱檻夜飛溪路雪,碧林晴隔馬蹄塵。
bō chuān shí lǐ qiáo lián sì, xù yā qiān jiā liǔ sòng chūn.
波穿十里橋連寺,絮壓千家柳送春。
“年來獨向此游頻”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