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子山行不覺風”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客子山行不覺風”全詩
綸巾一幅無人識,勝業門前聽午鐘。
分類:
作者簡介(陳與義)
陳與義(1090-1138),字去非,號簡齋,漢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陳希亮遷居洛陽,故為宋代河南洛陽人(現在屬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紹興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詩人,同時也工于填詞。其詞存于今者雖僅十余首,卻別具風格,尤近于蘇東坡,語意超絕,筆力橫空,疏朗明快,自然渾成,著有《簡齋集》。
《衡岳道中》陳與義 翻譯、賞析和詩意
《衡岳道中》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陳與義。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客子山行不覺風,
龍吟虎嘯滿山松。
綸巾一幅無人識,
勝業門前聽午鐘。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在衡岳道上的山行之景。詩人身為游客,行走在山間,卻不覺得風的吹拂。山中回蕩著龍的吟唱和虎的咆哮聲,整個山林都充滿了生機和活力。詩中提到了詩人所戴的綸巾,表示他的身份并不為人所知。最后一句表達了詩人在勝業門前,聆聽午時的鐘聲,可能是在感受山林的靜謐與寧靜。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山林的景色和氛圍,展示了作者在衡岳道上的感受。首句以“客子山行”為開頭,直接進入了詩的主題。接著描述了山中的風聲,通過“不覺風”四個字,表達了詩人沉浸在山行中,對外界的感知幾乎不存在。接下來的兩句“龍吟虎嘯滿山松”,生動地描繪了山中充滿生命力的景象,通過陽剛的龍吟和虎嘯,表現出山林的雄渾和壯麗。第四句以“綸巾一幅無人識”突出了詩人的身份不為人所知,可能意味著他是一個平凡的游客,沒有受到特別的關注。最后一句以“勝業門前聽午鐘”結束,將詩人的視角轉移到了勝業門前,他靜靜地聆聽午時的鐘聲,表達了一種寧靜和思考的心境。
整首詩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和對詩人內心感受的表達,展示了作者在衡岳道中的山行經歷。通過山林的雄渾與壯麗以及詩人的靜謐與寧靜,表達了一種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境。
“客子山行不覺風”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ng yuè dào zhōng
衡岳道中
kè zi shān xíng bù jué fēng, lóng yín hǔ xiào mǎn shān sōng.
客子山行不覺風,龍吟虎嘯滿山松。
guān jīn yī fú wú rén shí, shèng yè mén qián tīng wǔ zhōng.
綸巾一幅無人識,勝業門前聽午鐘。
“客子山行不覺風”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