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手謝時人”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舉手謝時人”全詩
燕公不相待,使我立於獨。
霧收天落川,日動春浮木。
舉手謝時人,微風吹野服。
分類:
作者簡介(陳與義)
陳與義(1090-1138),字去非,號簡齋,漢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陳希亮遷居洛陽,故為宋代河南洛陽人(現在屬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紹興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詩人,同時也工于填詞。其詞存于今者雖僅十余首,卻別具風格,尤近于蘇東坡,語意超絕,筆力橫空,疏朗明快,自然渾成,著有《簡齋集》。
《曉登燕公樓》陳與義 翻譯、賞析和詩意
《曉登燕公樓》是宋代詩人陳與義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欄干納清曉,
拄杖追黃鵠。
燕公不相待,
使我立於獨。
霧收天落川,
日動春浮木。
舉手謝時人,
微風吹野服。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詩人清晨登上燕公樓的情景。詩人站在欄桿旁,迎接著清晨的曙光。他手拄著拐杖,追隨著飛翔的黃鸝。然而,燕公并不相邀他一同登樓,詩人只能獨自站立。隨著霧氣消散,天空顯露出來,太陽的光芒照耀著春天漂浮在水面上的浮木。詩人舉起手來向逝去的時光表示感謝,微風吹動著野服。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生動的語言描繪了清晨登樓的景象,展示了自然與人的交融。詩中的燕公樓是一座高樓,象征著高遠的志向和追求。詩人站在樓上,目睹著大自然的美景,與黃鸝一同飛翔,然而卻被燕公所拒絕,使他感到孤獨。這種孤獨的表達體現了詩人內心深處的思考和追求獨立的精神。
詩中描繪的自然景觀也具有鮮明的意境,霧氣散去,天空明朗,春天中漂浮的浮木給人以生機勃勃的感覺。詩人舉起手向過去的時光致以感謝,表達了他對時光流轉和生活變遷的思考,同時微風吹動著野服,也展示了自然界的力量和節奏。
整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和生動的形象,展現了詩人對自然之美和人生哲理的領悟。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繪和自我情感的抒發,詩人表達了對獨立精神和自由追求的向往,同時也呼應了宋代文人對自然與人性的關注和追求。
“舉手謝時人”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iǎo dēng yàn gōng lóu
曉登燕公樓
lán gàn nà qīng xiǎo, zhǔ zhàng zhuī huáng gǔ.
欄干納清曉,拄杖追黃鵠。
yàn gōng bù xiāng dài, shǐ wǒ lì yú dú.
燕公不相待,使我立於獨。
wù shōu tiān luò chuān, rì dòng chūn fú mù.
霧收天落川,日動春浮木。
jǔ shǒu xiè shí rén, wēi fēng chuī yě fú.
舉手謝時人,微風吹野服。
“舉手謝時人”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平韻)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