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樹桃花映草廬”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一樹桃花映草廬”全詩
數株蒼檜遮官道,一樹桃花映草廬。
分類:
作者簡介(陳與義)
陳與義(1090-1138),字去非,號簡齋,漢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陳希亮遷居洛陽,故為宋代河南洛陽人(現在屬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紹興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詩人,同時也工于填詞。其詞存于今者雖僅十余首,卻別具風格,尤近于蘇東坡,語意超絕,筆力橫空,疏朗明快,自然渾成,著有《簡齋集》。
《將至杉木鋪望野人居》陳與義 翻譯、賞析和詩意
《將至杉木鋪望野人居》是宋代詩人陳與義創作的一首詩。下面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春風輕輕吹拂著廣闊的原野,有一個野人獨自居住。
如果他能寫詩,那我就不如他了。
幾棵蒼翠的杉樹遮擋著官道,
只有一棵桃花樹在照亮他的茅屋。
詩意:
《將至杉木鋪望野人居》描繪了一個野人獨自居住在廣闊的原野上的情景。詩人陳與義以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表達了自己對這個野人的欽佩和敬意。他認為,如果這個野人能夠寫詩,那么他自己就無法與之相比。詩中通過描寫春風、杉樹和桃花,展現了大自然的美麗和野人居住環境的寧靜與幽雅。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而凝練的語言刻畫了一個野人居住的情景,展示了大自然的美妙和野人的獨特魅力。詩中的“春風漠漠”形容了輕柔的春風吹拂著廣闊的原野,給人一種寧靜和祥和的感覺。野人獨自居住在這片原野上,與世隔絕,卻能夠與大自然相依為伴,展現了一種超脫塵世的自在和寧靜。
詩中的對比手法也很巧妙。詩人說:“若使能詩我不如”,表示自己即使是個詩人,也無法與這個野人相比。這是對野人的贊美之詞,同時也表達了對他所處環境和人生境遇的認同。
詩中的杉樹和桃花是兩個鮮明的意象,通過對比突出了野人的孤獨和與眾不同。杉樹是蒼翠的,遮擋著官道,象征著這個野人與塵世的隔絕和超然。而唯一的一棵桃花樹則映照著他的茅屋,給他的生活帶來了一絲歡樂和溫暖。這種對自然的描繪,增添了詩歌的藝術氛圍,也表現了詩人對自然的熱愛和對自由生活的向往。
綜上所述,陳與義的《將至杉木鋪望野人居》通過簡潔而凝練的語言,描繪了一個野人獨自居住在廣闊原野上的情景,表達了對這個野人的敬佩和對自然的贊美。詩歌中的意象和對比手法都展現了詩人的藝術才華和對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使讀者在閱讀中感受到一種寧靜與超然的美感。
“一樹桃花映草廬”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iāng zhì shā mù pù wàng yě rén jū
將至杉木鋪望野人居
chūn fēng mò mò yě rén jū, ruò shǐ néng shī wǒ bù rú.
春風漠漠野人居,若使能詩我不如。
shù zhū cāng guì zhē guān dào, yī shù táo huā yìng cǎo lú.
數株蒼檜遮官道,一樹桃花映草廬。
“一樹桃花映草廬”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六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